分卷阅读242(第 1 / 3 页)
    怎样,这位新皇可是太上皇执意选定的继位者,龙椅又不是新皇自己篡位坐上去的,太上皇死得再巧合也轮不到旁人置喙,更何况太上皇临死前还当着那么多大臣的面给了新皇一道遗旨,说明太上皇咽气时是非常清醒的。
    太上皇驾崩,口头说的遗旨自然不够详尽,墨远又让太监当着群臣的面将遗旨当众宣读出来,大意与太上皇说的那些相同,此外又多了一条,太上皇的继妻是恭王生母,受恭王谋逆的牵连,自然也不配葬入皇陵,遂决议将已经建好的皇陵留给谢桓夫妇,另外还交代大臣们尽心辅佐皇帝,大臣们听完后伏首叩拜,山呼万岁,无人有异议。
    因太上皇执意不入皇陵、不入宗庙,墨远为表孝心,将丧事办得异常隆重,只是相比之下,太上皇的归处就显得寒酸孤伶了,灵位与遗体无处可去,只好在皇陵外围划一小片地安置。
    堂堂一代天子,最后只得了一个坟包,百年千年后就什么都没有了,唯一昭示过他存在的大概只有史书上的记录。
    然而在太上皇下葬后不久,墨远就为郑谦翻了案,之后为弥补郑谦一家人所受的无妄之灾,又下了道旨意,将原先郑家的宅子还给了郑谦,又让郑谦官复原职,继续入宫当史官。
    郑谦假死出宫后由连慕枫的人接过去好好修养了一番,再将自己好生拾掇,瞧着精气十足,再没有半分太上皇的影子,任谁看到他都不会多想。
    墨远的旨意下来后,郑谦应召入宫,因史官是世袭的官职,郑谦回来后,原先的史官只能退居二位,无人对此有异议。
    墨远登基至今,朝中连番变动,到此时才算安静下来,只是风平浪静之下无人得知,郑谦按照墨远的授意,将史馆中关于老皇帝的所有记载都剔出来,悄悄送到墨远手里,墨远又命人将这些记载送出宫,堆放在关押老皇帝的笼子旁边。
    夜深人静时,九溪族人将老皇帝与史书搬上马车,一路往城门口行去,城门口的守卫是墨远安排的,已经得了吩咐,见他们亮出腰牌就直接将城门打开,九溪族人就这么堂而皇之将老皇帝运出宫。
    马车一路疾行出京,最终停在皇陵旁边一座不起眼的土坟跟前。
    郑谦是假死,这座土坟里自然是空的,土坟四周的守卫也是墨远这边的人,见有马车过来,他们立刻迎上去。
    九溪族人将史书一册册悉数堆到土坟跟前,又将老皇帝从马车上搬下来,让他面对土坟与史书方向,随后掀开遮住笼子的黑布。
    为首之人道:“皇上说了,念在是骨肉至亲的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