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节(第 2 / 5 页)
。南阳失去了军政两位一把手,整片水开始浑浊,而暮晚摇所扶持的那位姜氏出身的县令便临危受命,被派去穰县临时当州刺史,先稳住南阳。
    长安这边,借由公主被追杀的罪证,寒门大臣们问罪秦王。既是追杀公主,那必然是节度使调兵之过。姜氏在南阳的兵力太过强大,公主所扶持的寒门大臣,建议削弱南阳兵力,姜氏当避嫌,族人不得再在此地为官。
    刘文吉在此时插了一脚。他也贪图山南道节度使手中的兵,他也想将兵力并入北衙。官员回避本地这一原则,被刘文吉积极支持。
    而朝堂上一直唯刘文吉马首是瞻的赵公,如今已经做了御史大夫,搬去了御史台有了真正的职务。这位赵公干劲十足,刘文吉私下不知与他谈了什么,次日他就开始领着御史台一众官员,开始弹劾南阳姜氏一族所有为官者。
    官员回避原则,成了朝中如今最热门的公务。
    与此同时,要补偿公主的损失。寒门对秦王所掌的兵部出手,要秦王交出长安兵权,因公主被追杀,就是因为被官兵所追。这是两码事,毫无联系在一起的逻辑,但是当政者想发难时,任何借口都可以拿来利用。
    秦王焦头烂额之时,在皇帝那里哭诉一排未果,最终不得不屈辱地去求自己那位妹妹,丹阳公主。秦王言辞恳求,将自己和姜氏关系撇得干净,称追杀公主的,都是一些不入流的人,暮晚摇想罚谁就罚谁,秦王绝不求情。然而二人是亲兄妹,妹妹怎么如此逼迫哥哥?
    丹阳公主被秦王泪水泡皱的数封言辞恳切而真挚的信件打动,她叹息一声,和秦王话起了兄妹情深。
    最后丹阳公主退了一步,她不要兵权了,她要吏部官员的罢免权。简而言之,暮晚摇要插手吏部,吏部不能再是秦王的一言堂。因暮晚摇担忧自己去金陵一行的安全,不能放心在官员回避一策落实后,自己再遇上南阳姜氏出身的官员,被报复。
    暮晚摇要在吏部官员的任免上拥有权力,保证她自己南行的安全。
    如此要求,比起分兵,让秦王能接受一些。
    秦王咬牙,想到即使损失了吏部,自己的舅舅还在做刑部尚书,兵权除了刘文吉分走的那一半,自己还能控制兵部,已然不错……秦王答应了暮晚摇的要求。
    身在南阳,时入六月,气候渐燥,六月天烧得人心起伏不定。
    但是长安和南阳那场论战,在暮晚摇和秦王和解后,已经开始落幕了。
    暮晚摇唇角噙笑,看着自己递出的名单上的人,开始插手吏部,她心中何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