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2(第 2 / 3 页)
,他也做不出困人一生,自毁心腹的蠢毒之事。
    这个妇人必须年已成熟,正在育龄,最好能自愿保守这个天大的秘密,一生不嫁,更兼容貌与气质上佳,且熟读诗书——孩子的养母总不能是个粗俗的泼妇吧?
    仲衡也埋头盘算着自己熟悉的女性,看看其中可有符合条件的。
    想来想去,想得头都痛了,厉弦愁眉苦脸地挠头,突地想起一个人来。
    “对了!她,她!说不得会愿意!”厉弦揪着仲衡喜上眉梢。
    ***
    金秋时节,狄丘大片的冬麦虽然早就收尽,只留田中根茬还待农人翻耕,近侧的棉田里已是一片雪白。妇人们站在棉田之中,如踩在云絮之上,她们手上带着厚手套,以防棉壳扎伤,两手翻飞如蝶,迅速将花絮采下放入身旁的大袋子里。
    虽说艳阳之下采棉极为辛苦,女娘们顶着竹笠与纱巾都被晒得满脸通红,个个脸上却是满溢丰收的喜悦。一斤皮棉两文钱,手脚最快的拾花工一天能采二百多斤,这便是半贯钱,家中的大老爷们得赚半个月!是以女娘们虽是辛苦,却个个奋力采摘,错过这一季却要错过好些银钱。
    这一派丰收景象也让如今一些聚拢在狄丘游学的文人们极为赞叹,纷纷相约一观采花胜景。
    住在得胜坊黄豆街的厉老先生便受新结识的友人之邀,去赴文会之约。
    “三娘,再给些银钱,这都不够吃一顿酒的,总是让刘贤弟相请,如何好意思。”厉老头瞪着手里不过二两的碎银,有些气不顺。
    “你又未赚一分银钱,怎地还嫌钱不够花?狐朋狗友的,不交也罢,免得万一……让孩子为难。”
    闵娘子麻利地挽起散落的头发,将自家蒸好的“厉家秘方”发糕装到竹篮里,一把塞到夫君怀里,道:“吃什么酒,酒易误事,更误人!与朋友们多吃些我家的发糕罢。”
    厉老头一脸黑气地抱着个竹篮,无奈地出了门,口中犹自喃喃念道:“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第151章 故交
    黄豆街本无名, 是狄丘第一条兴建的城内水泥街道。
    灰白色状如石、平如镜的长街甫一修好, 就算是跟着厉大人时时开眼界、见怪不怪的狄丘民众们, 也是叹为观止,轻易不敢踩上去,出行之时贴着街边长长的、盖着石板的阴沟小小翼翼地走路,没过几天倒把阴沟盖石踩烂了不少,还有几个倒霉的跌进阴沟里。
    厉大人一看这状况不对, 便亲自带着少年团的孩子们,排着整整齐齐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