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新计划新目标(第 1 / 5 页)
    八月中旬,天气依然炎热,青照区大学城各工地热火朝天,原本冷清的大学校园也有了人气,部分老师和老生提前入驻,为新学期开学做准备。
    大学城1号路正式更名学府路,二号路挂牌文化路。
    吕冬放好自行车,站在学府路与文化路交叉口的东北侧。
    站了近五分钟,除了过路的汽车,愣是没看到几个人。
    一般人或许还没意识到,这里将是大学城和未来泉南高XC区的中心点。
    路口不远处,西北是省大,西南是师大,东南为财政学院。
    三所泉南比较能拿得出手的大学,各自占据一角,资源集中而又互不干扰,各自拥有极大的拓展面积。
    吕冬所在东北侧,就是吕建国工作的工地,一个占地面积极大的住宅小区,也是附近几所大学的配套设施之一。
    小区靠近路口的位置,两层商铺刚挖地基,未来可以想象。
    再往东往北,还有体育学院和艺术学院。
    大学城的规划充分体现了时代特征: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促发展!
    除了大学,一些附属中小学也在建设,商品房早已出现,在泉南不是新鲜事物,泉南从九十年代早中期就开始建设商品房小区,积累了丰富经验。
    想要吸引人口,想要这里的地块升值,想要加快发展,最好的办法是什么?泉南已经搞明白了。
    学校!
    众所周知,教育正在变革,正在朝某些方面转变。
    这半个月来,吕冬围绕着大学城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毕竟曾经他真正进入大学城谋求生活,是在2010年之后。
    十二年时间,何止天翻地覆。
    当初洪水刚消退时,吕冬就确定,未来在大学城,机会也在大学城。
    像他这样平平无奇的小人物,脑袋里不自带金融信息和搜索引擎,本身资源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当然要选择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行业。
    曾经吕冬到了三十岁才幡然醒悟,才开始在这座新城打拼,历经社会毒打和千辛万苦,挣到了一个两居室首付。
    这段经历简单到可以用三个词汇概括:摆地摊、卖小吃、餐饮店。
    但他进场时间较晚,哪怕后来在一般路段开了个山寨炸鸡店,一年大部分收入也都给了房东。
    提前十二年进入,时间不同,环境不同,吕冬经过半个多月前期考察,确定这三方面仍然大有作为。
    想到开店,吕冬的目光落在刚挖地基的商铺上面,曾经听人提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