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竹秋 第211节(第 3 / 6 页)
附近乡村还有一些当年的幸存者,他们哭着向官员们讲述亲友无辜受屠的惨状,并提供更多追查案件的线索。
钦差们依照线索查找提审了一些曾经参与此案的官吏,证实蒋少芬所述基本属实。
恶人们躲在权力的保护伞下,使一桩人尽皆知的冤案整整二十三年无人问津,连参与调查的官老爷们也不禁感叹吏治之腐坏,生民之多艰。
蒋少芬入狱后,柳竹秋没放弃希望,违背原则向太子求助。
朱昀曦知道她与蒋妈情同母女,无论如何得尽力搭救,每天面圣时都仔细察言观色,想找适当的时机讨饶。
他还没等到机会,这日先遭皇帝诘问。
“蒋少芬是万里春的事,温霄寒是不是一早就知道?”
庆德帝并不在乎温霄寒知否知情,再专、制的帝王也不会指望如此聪明的臣下能百分百老实。
他在意地是太子有没有伙同外人欺瞒他。
朱昀曦谨慎道:“儿臣事后多次审问他,他都说不知道。”
庆德帝轻叹:“罢了,姑且信他吧。”
这话分明是怀疑的意思,朱昀曦忙替柳竹秋辩护:“温霄寒多次奋勇救驾,儿臣相信她是忠臣。”
庆德帝笑道:“忠臣也分好几类,有些人要相处久了才看得出他效忠的是你还是你手中的权力。”
区分这点很重要,至高无上的天子也渴望不离不弃的情义,否则被所谓的“忠臣”诱做傀儡,结局就是铁打的皇位流水的皇帝。
朱昀曦感觉父亲不太重视蒋少芬的生死,大胆请示:“父皇,关于万里春,您打算如何发落呢?”
他一开口庆德帝便算到他想干什么,淡然道:“此人并非大奸大恶之徒,但屡坏国法,最后还得明正典刑啊。”
“……眼下很多百姓在为她请命,若杀之恐伤民心。”
庆德帝微笑:“越是多的人替她求情,越不能法外开恩。我们得让民心随着朝廷走,若就此妥协,置律法纲纪于何地?再有甚者,往后激起更多人效尤,朕还如何统御万民?”
他放下手里的奏折,招手让朱昀曦去到身侧,语重心长道:“皇儿宽仁博爱,但遇此情形便于心不忍,实非治国之念。坐在这个位置上,目光得宽泛长远,不能靠单一的标准判断善恶对错。朕最爱唐人徐夤的《日月无情》一诗,诗云:‘日月无情也有情,朝升夕没照均平。虽催前代英雄死,还促后来贤圣生。’,皇儿用心体会,对将来执政大有裨益。”
皇帝说话时气息渐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