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竹秋 第202节(第 5 / 5 页)
又何尝忍心多行杀伐,沔彼流水,朝宗于海1。帝王基业,都在人心所向啊。”
    臣民只承认皇帝的嫡长子做皇位继承人,他只好用无情为儿子做担保。
    制度令人心愚昧,收复愚昧的人心又需要使用残酷的手段,难怪有那么多贤者会消极遁世。改变这个世界如同愚公移山,精卫填海,是一份终生看不到头的事业。
    柳竹秋不会退缩,愚公精卫不可贵,可贵的是他们的意志,秉持这种意志,她这个网中鱼将竭尽所能破坏制度的罗网,即使最终只能做无谓的牺牲。
    假如惠音的母爱足够深,内心又如她一般刚强,事情或许还有一线转机。。
    作者有话说:
    1出自《诗经.小雅.沔水》:沔(miǎn):流水满溢貌。朝宗:归往。本意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借指百川入海。比喻人心所向。感谢在2022-06-27 10:26:28~2022-06-28 09:52:4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西蓝花、布男、nichts.1640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nichts.1640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百六十五章
    萧其臻做为都察院的主官参与了会审。
    审讯结束他立刻按先前与柳竹秋约定的去伯爵府向她陈述过程。
    惠音到堂后主动招供, 说高蓓生在宫里对皇家怀怨,早蓄意败坏皇室声誉,出宫后偶然与她结识, 便通同策划了这起妖言案。
    那些御器是高蓓生偷盗出来的, 至于为什么要利用曾家人, 惠音说她幼年流浪时被曾洋的父亲拐骗回家给曾家做童养媳, 受尽虐待,后来偷跑出来继续流浪。多年来一直记恨曾家,选中他们做炮灰是想顺便报复。
    “她否认曾经入宫,说自己二十五岁前四处漂泊,后经一位游方僧人指点去广华寺修行, 用全部积蓄托人弄到一张度牒, 之后削发为尼。”
    惠音的供词虽可疑,但高蓓生已死, 没有对证, 官员们暂时还挑不出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