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竹秋 第184节(第 3 / 5 页)

    他心念忽动,命人买下此树,移回东宫种在他的寝殿旁。
    宫人植树时他亲自在玉台上监工,云杉疑惑探问他此举的用意。
    他脉脉含情地望着柳树微笑:“你不觉得这棵树风流可爱,很像柳竹秋吗?”
    他自愿被她迷惑,并视其为享受,等树种好后命云杉速去磨墨润笔,想趁着充沛的灵感完成构思了两个多月的大作。
    从观鹤园回来的第三天,柳竹秋收到朱昀曦的来信,这封信很特别,是一首名为《细叶赋》的骈赋。
    自古赋是最难写的,所以有“才弱者只能为诗,不能为赋”的说法。柳竹秋从未见太子做过诗,倒先看到了这篇专为她写的赋。
    他在赋中对她的品德、才干进行了高度赞美,还用夸张到没边的语句吹捧她的美貌,让她怀疑他的眼睛是否有问题。
    什么“美如新柳,濯濯风前”、“倩影映月,馨香堕风”、“红粉出桃花惭,清姿较芳草鲜”……
    又斥赘言刻画自身对她的倾倒迷恋,“鸳鸯衔来幽梦,蟋蟀唱罢静女1”、“爱而不见,珠泪悄弹”、“巧笑常乱心曲,妙音频萦耳畔”……
    柳竹秋一目十行读完便不忍再看,相信朱昀曦没找代笔。这酸不拉几,看似华丽其实狗屁不通的文笔就是他的风格,一般人想模仿还不太容易。
    学问好的狠不下心自残笔墨,狠得下心的又没他真情实感,拿去哄哄没读过书的人还行,给她看约等于精神摧残。
    殿下,你明明有过人的特长,作首小曲或者唱首歌给我听都不错,为什么非要亲自写情诗呢?是想让我做教书先生帮你批改错词病句?我那年方十五的学生文风都比你清爽自然……
    她嫌弃太子的文章,但依然感念其用心,回信谢恩,昧心夸赞他写的《细叶赋》曼声柔调,顾盼有情。
    朱昀曦信以为真,本就自觉良好,这下更自鸣得意,将这篇赋认真誊写了帖在寝殿的墙壁上。
    俗话说:“人狂无好事。”
    他这一炫耀便节外生枝,几天后去向皇帝请安时,庆德帝冷不丁问:“细叶是谁啊?”
    朱昀曦的心像沾到盐巴的水蛭缩成细丝,幸好反应够快,猜到东宫的人看了《细叶赋》,把他给告发了。
    父皇若看过那篇赋定会怀疑我爱上了名叫“细叶”的女子,认真追究起来柳竹秋的身份就会暴露,须得找借口掩饰。
    他经过大风大浪,应变能力有长足进步,当下镇定道:“回父皇,那篇《细叶赋》是儿臣受沈约的《丽人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