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竹秋 第123节(第 3 / 6 页)
罢市,昔日繁华的街市一片萧条。
京城居民的生活已高度市场化,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商品交换。
全城商贩停止营业,人们吃饭买不到粮油、生病买不到药材、生火没有柴禾煤炭、照明缺少蜡烛灯油,连上厕所的草纸都没处买,民不聊生不过如此。
十四日内市不复存在,庆德帝派去的缉盗队无功而返。
然而唐振奇抱薪救火的做法给他惹来了更大的麻烦,愤怒的老百姓们包围顺天府衙声讨抗议,萧其臻被堵在府衙内,被迫登上鼓楼向附近的兵马司衙门飞箭求救。
兵马司衙门的人拾到箭矢,因事件在所司职权以外,忙将萧其臻的求救信转交东厂。
张选志调动军队驱散抗议人群,将萧其臻的信呈交庆德帝。
庆德帝已获悉城中乱象,还责怪萧其臻办事糊涂,看了这封信方知是唐振奇出的馊点子,立即宣来臭骂一顿。
大臣们也纷纷上书言事,多数人认为商引制度已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想迅速恢复市场秩序,防止再出现类似大规模罢市,朝廷最好尽快下令废除此项旧制。
户部尚书陈良机最了解市面上的行情,以阁臣身份代表废除派的官员向皇帝进奏。
庆德帝清楚地看到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也难抵御不可抗拒的经济压力,事实上商引制度早已被繁荣的市场贸易冲垮,所缺的只是一纸正式的废除文书。于是借口“顺应民心”这一光彩理由批准了陈良机的奏请。
唐振奇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温霄寒有言在先,这烂摊子只好自个儿兜着。
汤敬之见朝廷废除商引,陡然断了他一条财源,心疼得了不得,备下厚礼去求唐振奇设法回旋。
唐振奇正愁找不到对手撒火,痛骂汤敬之,连人带礼物一并轰出大门。随后生出歹念,心想皇帝还将追查皇宫失窃案,汤敬之经常替他销赃,何不拿来做个替死鬼?
这回他心想事成,没等他出手汤敬之就被顺天府的差役抓走了,罪名是“出售赝品”。
手下探得详情,回禀:“温霄寒前阵子在汤敬之的珠宝店买了几件首饰,其中一件是假货。他气不过,跑去顺天府衙告状。萧其臻抓了汤敬之,还派人抄了他的珠宝店,收缴了所有存货,说要检查里面究竟有多少赝品。”
睚眦必报是温霄寒的作风,萧其臻同他交厚,帮他出气很正常。
唐振奇正巴不得汤敬之完蛋,还说温霄寒这个状告得巧告得妙,未曾想这是柳竹秋和萧其臻给汤敬之量身定做的圈套。
京城居民的生活已高度市场化,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商品交换。
全城商贩停止营业,人们吃饭买不到粮油、生病买不到药材、生火没有柴禾煤炭、照明缺少蜡烛灯油,连上厕所的草纸都没处买,民不聊生不过如此。
十四日内市不复存在,庆德帝派去的缉盗队无功而返。
然而唐振奇抱薪救火的做法给他惹来了更大的麻烦,愤怒的老百姓们包围顺天府衙声讨抗议,萧其臻被堵在府衙内,被迫登上鼓楼向附近的兵马司衙门飞箭求救。
兵马司衙门的人拾到箭矢,因事件在所司职权以外,忙将萧其臻的求救信转交东厂。
张选志调动军队驱散抗议人群,将萧其臻的信呈交庆德帝。
庆德帝已获悉城中乱象,还责怪萧其臻办事糊涂,看了这封信方知是唐振奇出的馊点子,立即宣来臭骂一顿。
大臣们也纷纷上书言事,多数人认为商引制度已跟不上时代发展,要想迅速恢复市场秩序,防止再出现类似大规模罢市,朝廷最好尽快下令废除此项旧制。
户部尚书陈良机最了解市面上的行情,以阁臣身份代表废除派的官员向皇帝进奏。
庆德帝清楚地看到军队、监狱等国家机器也难抵御不可抗拒的经济压力,事实上商引制度早已被繁荣的市场贸易冲垮,所缺的只是一纸正式的废除文书。于是借口“顺应民心”这一光彩理由批准了陈良机的奏请。
唐振奇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因温霄寒有言在先,这烂摊子只好自个儿兜着。
汤敬之见朝廷废除商引,陡然断了他一条财源,心疼得了不得,备下厚礼去求唐振奇设法回旋。
唐振奇正愁找不到对手撒火,痛骂汤敬之,连人带礼物一并轰出大门。随后生出歹念,心想皇帝还将追查皇宫失窃案,汤敬之经常替他销赃,何不拿来做个替死鬼?
这回他心想事成,没等他出手汤敬之就被顺天府的差役抓走了,罪名是“出售赝品”。
手下探得详情,回禀:“温霄寒前阵子在汤敬之的珠宝店买了几件首饰,其中一件是假货。他气不过,跑去顺天府衙告状。萧其臻抓了汤敬之,还派人抄了他的珠宝店,收缴了所有存货,说要检查里面究竟有多少赝品。”
睚眦必报是温霄寒的作风,萧其臻同他交厚,帮他出气很正常。
唐振奇正巴不得汤敬之完蛋,还说温霄寒这个状告得巧告得妙,未曾想这是柳竹秋和萧其臻给汤敬之量身定做的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