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竹秋 第34节(第 2 / 6 页)
然一喜,伶俐道:“这朵芍药让臣女想起一个典故。传说扬州有种叫‘金带围’的金边大红芍药最是珍稀。当年韩琦做扬州太守时,院子里一株金带围一下子开出了四朵花。他在花下宴请王珪、王安石和陈升之,摘下四朵芍药与他们各簪一朵,后来这四人都做了宰相。”
    朱昀曦笑了笑,将芍药插到她的鬓边,同时问:“那可有皇帝亲自给宰相戴花的?”
    “有啊,宋太宗就曾亲手为寇准簪花。”
    “那你想做寇准、韩琦还是王珪、王安石、陈升之?据孤王所知这几个人的下场都不太好。”
    讽刺代表警告,柳竹秋唯有傻笑。有心报复他一下,说:“这些绒花甚是好看,殿下也簪一朵吧。”
    朱昀曦欣然点头,命她为自己挑选。
    柳竹秋早相中一朵紫色的大牡丹,双手捧起:“殿下觉得这朵如何?”
    牡丹乃花中之王,符合太子身份,可朱昀曦不太喜欢紫色,让她换一个。
    柳竹秋游说:“紫乃帝王之色,魏紫2又是牡丹中的极品,正配得上殿下之尊贵,且与您今日的服饰颜色甚为相得。”
    朱昀曦被她哄住,高高兴兴簪上那朵花,命她就今日之事赋诗留念。
    柳竹秋不假思索写下一首七绝:“翠嶂千寻均鬼斧,飞檐重阁向天倾。禅堂拜罢阿罗汉,登塔遥望紫禁城。”
    在场者夸她才思敏捷,下笔有神,都没看出她在诗里藏了机关。
    朱昀曦回宫后先去向许太后请安,太子妃冯如月正在仁寿宫陪太后聊天,祖孙三人欢叙家常。
    朱昀曦向祖母讲述拜佛烧香的经过,乘兴说:“今天孙儿叫了几个文官伴驾,其中一人做了首诗,孙儿觉得甚好。”
    许太后也喜诗书,让他念来听听。
    朱昀曦已于回程中背下柳竹秋做的《拜永宁寺》,逐字逐句念给众人听。许太后大为赞赏,问作诗者是谁,朱昀曦含糊道:“是一个新进的翰林,孙儿只听他作诗,还没顾上跟他说话呢。”
    冯如月细品这首诗,猛然觉察出疑异,当时不敢说,回到寝宫才对侍女玉竹道出忧虑:“我觉得今天那翰林做的《拜永宁寺》有古怪。”
    玉竹不解:“娘娘觉得哪里怪?”
    冯如月碍口饰羞,犹豫半晌方说:“可能是我多心了,方才琢磨诗句,发现把每句的倒数第三个字连起来,竟读做‘君像阿紫’,你说这还不怪吗?”
    玉竹学着读了两遍,恍然大惊:“阿紫4不就是狐狸精吗?难道这人想说咱们太子爷长得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