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九三年(十一)(第 1 / 7 页)
    在工业革命来临的时代,二三十年,就可以改变很多事。尤其是大顺这边用军舰拿到了商业霸权后,对于印度,更是如此。
    其实,印度、棉花、和历史上英国的故事,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的思维实验来思考。
    比如说,明代之前,为什么救荒的时候,不种甘薯、地瓜?
    因为没有。
    那么,为什么甘薯地瓜一出现,很快就在一些地方第一普及为救灾备荒的粮食作物?
    因为产量大、节气要求没那么严格。
    简言之,比之前别的救荒的玩意儿都好。
    棉纺织品其实就是和这个有些类似的道理。
    要知道,早些年,英国可是呢绒纺织业第一大国。圈地运动,甚至可以说,是围绕着呢绒纺织业展开的。
    那么,为什么历史上英国为什么早些年纺呢绒?
    因为没有棉花。
    那为什么棉布一出,就会发展起来?
    显然,因为印度棉布打了个样儿,无论是质量、舒适程度、染色水准等,都把英国的亚麻布和羊毛呢绒打的无法还手。
    所以,恰恰是因为印度的棉布质量更好、棉纺织业的生产力水平更高,一出场就惊艳欧洲,所以才会引发后续的一系列问题。
    否则的话,搓羊毛搓的好好的,有病啊,转型去搓棉花?历史惯性这么大,显然是足够的利益,愣生生扭转了这种历史惯性。
    某种程度上讲,在二十年前,印度和中国才是棉纺织手工业的独一档、头部。剩下的,都往后——西非奴隶贸易的“哀伤之布”,历史上正是印度布。
    既然如此,那么印度的问题,就复杂了。
    想要摧毁一国的生产能力,无非两个办法。
    一:有代差的物美价廉,倾销。
    二:统治,用行政手段摧毁。
    【殖民者的侵略和统治,直接导致了印度曾经繁荣的棉纺织业出口贸易的快速衰落、直至崩溃】
    其实这就有绕回鸦片战争的问题了。
    为啥要打鸦片战争?
    因为英国贸易逆差。
    那么,放开关税,不搞鸦片贸易了,英国就顺差了吗?
    这个……只能说,英国自己都不信。东印度公司的人,心里明镜似的。
    所以还是之前刘玉说过的那个问题,在不考虑鸦片这种反人类的罪恶的基础上,1840年的英国,要怎样才能对华达成贸易顺差?
    答:只有更加的反人类。
    占领都城、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