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三章 最后的闹剧(九)(第 2 / 6 页)

    老子言:【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
    大抵就是这个意思。
    一群人拿着脚印,以为那就是脚。
    这,距离道,可就太远了。
    当然,也不是说,这么搞不行。
    兼并就兼并呗。
    兼并到极致,土地都集中在大地主手里,那不就没有兼并了?
    问题就在于……你得有本事不出张角黄巢朱元章李自成。
    历史证明,历朝历代,都没有这个本事。
    那么,就不能“抛开现实不谈”,只谈“道理”。
    因为,世界是真实的、现实的。
    所以,不能抛开现实不谈。
    是以,李欗承认现实。
    所以,李欗念了王安石的诗,也说了苏辙的评价。
    最后,只能说,各取一半。
    那,这话听起来,便有意思了。
    各取一半?
    颜李学派发展到最后,王源提出了“既要工商业发展、也要保护小农利益”的这种“各取一半”的方桉时,思来想去、搜肠刮肚,最后想到了“惟农有田论”。
    亦即,强化身份管控,如此才能各取一半。
    这个“惟农有田”的前提,就是既要工商业发展、又不能跟朝鲜国似的取消货币、又允许土地适当买卖等等。
    最后脑子一转,哎,你商人不是有钱吗?那我给你打个身份标记,商人不准买地,有钱也不能买,这不就解决了吗?
    这,也是承认现实。
    那么,各取一半,承认现实,得有政策、有手段、有统治技术、有具体办法。
    而不是说,空在那谈政策,就能保证商人有钱不去买地、不去放贷,而是老老实实在先发地区搞工商业的。
    那么,政策呢?
    具体的政策,怎么办?
    王安石给出的方桉,在诗里写的清楚。
    【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
    问题在于,这个方桉本身,就是空想。
    你大宋也好、大明也罢、大顺也在内,算个什么东西,能做到【如天持斗魁】?
    你啥组织力啊?
    你啥基层控制力啊?
    你真以为人主就是黄帝,能四面而知天下细微事呢?
    一年十几亿亩土地,收不到2000万两白银的行政能力,也配谈【如天持斗魁】?
    这倒不是在给横征暴敛唱赞歌。
    而是。
    我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