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章 最终的闹剧(五)(第 3 / 4 页)
  这群“保守派”,并不在意政变,只要别说搞出来那种全面反动、要倒退以至于损害他们利益的事,那么他们不在乎。
    你要有本事搞玄武门,就乱三天,这批“帝国的保守派”,毫不在乎。
    三天之后,你敢坐椅子,他们就敢去庆贺。
    但你若没本事搞玄武门,结果搞出来个靖难什么的。
    那对不起。
    天下一乱,黄河修不成。
    大义在“保守稳定”的这边,谁敢拉队伍,现在支持修黄河、且认可修河乃大义所在的这群实学的帝国保守派,会直接带兵把头给拧下来。
    而基本上,大顺这些年、或者说老皇帝为接班而留下的钱袋子和枪杆子,都是这种帝国保守派,而不是太子党。
    太子党是为了接班之后逐渐收权的,但在太子逐渐收权之前预留的枪杆子和钱袋子,可没有一个太子党,全是这种保守派。
    啥叫大顺此时的保守派?
    萧规曹随。
    支持对外扩张、支持内外分治、支持暂时不动科举、也支持殖民地官员从实学中选拔。
    简言之,支持现状、支持此时的政策和体系。
    也即是,二三十年前的激进派。
    他们,是大顺这些年改革、对外征战的受益者。
    包括说,在这一波从征西域到一战之间,大顺除开国之初外的最大一波封侯风口期里,爬上来的大部分人。
    这群人的普遍特点,就是都交了实权,但又在军中有威望。
    还有一部分人,蹲在已经退化成养老院的总参谋部枢密院养老。
    能打。
    能搞经济。
    造反,不行。
    平事,很行。
    当然,你要说新皇帝一上台,屁股还没坐热乎的,就先大戮功臣什么的……他们未必会等死,但问题是新皇帝一般脑子也不至于这么不好使。啥水平啊,你当你一个碗打出来的天下呢?还是跟老皇帝似的人脉手腕都硬啊?
    所以,在李欗看来。
    既然刘钰用“修黄河”来表态,或者说代替新兴的军功贵族们表了态。
    那么,除非就是李欗的亲哥,一上台。
    二话不说先杀一波这批风口期封爵的;再宣布自己在湖北的改革尝试太吓人了通通退回去;再宣布养海军太费钱了通通解散;再宣布退伍兵的南大洋分地政策花钱太多船票太贵通通取消……
    那么,李欗觉得,若是这般,自己大有机会。
    否则的话,大抵是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