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三章 “帝”(四)(第 2 / 6 页)
步了?
    【拿一,借助于他用刺刀开辟的新市场,借助于对大陆的掠夺,连本带利一并偿还了他强制征收的赋税】
    【拿一的赋税曾是刺激农民发展副业的手段】
    【而现在,赋税却使这些副业失去最后的资源,失去抵御贫困化的最后的可能性】
    简单来说,放在大顺这边。
    大顺开国之初,华北地区的土地重新分配,延续了前朝的货币税制度而基本上取消了实物税。
    这刺激了大顺的“男耕女织”的发展。因为小农必须发展副业,才能养活家庭、并且拿到足够的货币,承担赋税。只靠卖粮食换货币,肯定是不行的。
    而发展到现在,赋税压榨,又使得在一些地方,使得副业彻底沦为“自给自足”之用,也使得小农的抗风险能力极度降低。
    至于说,用刺刀开辟新的市场、借助对殖民地的掠夺,连本带利一并偿还赋税……
    这种事,只能说,大顺的情况还不一样。
    而大顺也不是征兵制,而是募兵制。
    这些掠夺和开辟的市场,连本带利返还的,实际上所涉及的人口,也就几百万人顶天了。
    包括那些因为刺刀开辟了新市场而得利的种桑的、养蚕的、搓茶的、织布的,等等全加上。
    也包括那些因为从军,而最终拿到了海外的土地使用权,尤其是一些长期募兵,他们至少可以拿到百余亩的土地——谓之将之前在他们身上征的税,连本带利返还,也不为过。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法国也就两千多万人口,战争期间上百万的家庭卷入其中,其在大陆的掠夺也算是连本带利返还农民了。
    而大顺三亿多的人口,既不可能卷入这么多的家庭参与战争,也不可能找到那么大的市场,让小农的副业成为他们致富的手段——勤劳的双手织布,但海外市场能保证大顺将近7000万户家庭的出产,都能换回利益吗?
    或者说,世界三分之一多的人口,怎么可能每个人都在海外市场受益?那得多大的海外市场?多大的掠夺数量?
    于是,兜兜转转,似乎又绕回了老皇帝“内外分治”的思路。
    廉价的工业品,是击破一些古老的万里长城的炮弹。
    而皇帝的意思,则是通过内外分治的方式,重新筑起一道崭新的万里长城,隔绝开先发地区。
    禁止先发地区的工业品、也禁止先发地区从海外获得的大量货币,流入后发地区,保持后发地区那两亿多小农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