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一章 “帝”(二)(第 4 / 5 页)
钱,流入的方向是基本单一的。
    除了工业品的出口外,剩下的如茶叶、丝绸等,又基本上都在运输比较方便、至少可以稳住粮价的地方。毕竟大顺其实并不缺粮,南洋、东南亚的商品粮自然也可以算作大顺的粮,缺的只是一个高效的物流手段。
    但于产茶区、产丝区,基本上还在粮食稳定运输的圈圈之内。
    剩下的,如棉布等对外贸易,又基本上不怎么参与内部循环。
    棉花来自爪哇、印度、苏北;市场去往南洋、印度、非洲、欧洲,东北、朝鲜、日本。
    总的来说,基本上,或许是有可能在不伤及内地小农的情况下,达成沿海两省的工业高速发展的。
    当然,这不是水到渠成的。
    因为,水到渠成的,应该是大顺兼并加速、地价飙升、流民起义。
    而工商业高速发展,恰恰是逆水行舟,是反水到渠成的。
    这就需要封建统治者,拥有极高的手腕。
    当然,这也包括对殖民地、势力范围的更加残酷的压榨。
    反正,总得瓦解掉旧的小农经济、要用上千万男耕女织的家庭来作为献祭,让工商业发展起来。
    不是献祭自己家的。
    就得献祭别人家的。
    小农经济为主、工商业又要发展,基本上肯定会出现那种“波拿巴主义”。
    而波拿巴主义,又必然容易滑向对外扩张。
    鉴于工商业继续发展,肯定要继续要市场。
    在不考虑大顺发生彻底变革、大流血、大动乱、最终触及所有制的大变动之下。
    要么放开内部市场,让先发地区“殖民”后发地区。
    要么,对外扩张,按照资本主义的意愿,去改造日本、印度、朝鲜、南洋等地。
    即便说,“殖民”加了引号,但在这个时代,亦即手工业和工业时代的转型期,殖民不只是“商品倾销、瓦解小农经济”——这是半殖民地。
    而真正的殖民地,则是会直接陷入老马说的“手工业时代的商业霸权,商业霸权带来的劫夺制”。
    半殖民地,主要是倾销下商品。
    殖民地,是要买地、深入到农村去放高利贷、金融投机、把持物价、操控价格、金融劫夺的。
    大顺现在这个情况,也确实适合走波拿巴主义。
    毕竟,中央集权没有崩,大顺有一套完整的、虽然不怎么强力的、但是零件倒是基本全的国家机器。
    波拿巴主义那也不是哪个阿猫阿狗都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