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三章 歪经已成(上)(第 2 / 4 页)
义、逆练、只说一半的东西,自成体系后,就是一个标准的“反动、庸俗、空想”三位合体的大毒草。
    而刘钰说的,他给大顺布的这个必死之局中,有一个最狡猾、最有能力的封建统治者理论上的破局之道,就蕴含在这这个三位一体的大毒草中。
    通俗点讲,强化版的拿破仑三世、保守版的北一辉。
    说反动的现状,是马尔萨斯经济学。
    指的是大顺“内外分政”的政策之下,实际上,大顺先发地区已经出现了生产的过剩。
    这种过剩,不是“在国内统一市场充分发展之后依旧过剩”的过剩。
    大顺内部支持工商业继续发展的人,是包含地主、贵族、皇族、高利贷商人、完全的食利者的。
    他们支持工商业发展。
    但同时他们又必须坐稳自己的屁股,要证明自己的存在是有价值的。
    于是,他们以此时大顺已经出现的特殊的生产过剩为基础,拿出了当初刘钰忽悠日本的那套东西,亦算是刘钰自己砸了自己的脚。
    简单来说:这套反动的经济学模型中,食利者、地主、贵族等这些只消费、不劳动;只收租、不生产的人,是社会稳定的基石。
    他们是真正的“有效需求者”。
    如果没有这些只消费、不生产;只收租、不劳动的人,那岂不是会出现生产过剩的“有效需求危机”?
    这些支持工商业发展的地主、贵族、皇族、食利者等,他们算是早期大顺工商业发展的“同路人”。
    他们是同那些反对工商业发展的纯纯守旧派战斗过的,也支持过大顺的改革。
    但当大顺的工商业发展逐渐起步的时候,他们就自然地找到了有利于自己的学说,并且加以鼓吹。
    甚至,他们还将这种反动的经济学,套在了此时大顺的对外贸易的现状中。
    在对现状的解释后,他们把海外贸易的需求,与国内地主、食利者、贵族、军棍、生员等“只消费、不生产”的人,画了个简陋的等号。
    统称这些人为“有效需求者”。
    毕竟,大顺的手工业有点奇葩,在这个手工业时代愣生生打出来了惊人的贸易顺差。
    从明中期开始,就是个貔貅,只吃不拉。
    而白银,早期作为一种商品、如今作为一种货币,不免就造成了一种假象:货币不是商品。
    既然这种假象存在,白银只是抽象的钱,那么岂不是就可以说,大顺的对外贸易,也是在寻找“有效需求者”,从而解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