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零章 王谢燕,百姓家(中)(第 3 / 5 页)
所以保大不保小,把这些矛盾积攒的太多。
    不同国家面临的情况是不同的。
    比如英国,面临的情况是被剥离了生产资料的工资劳动者不足的问题,是首要问题。
    而到大顺这,被剥离了生产资料的潜在工资劳动者严重过剩,才是首要问题。
    一定要注意,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决条件,是“大量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劳动者。
    这,才是先决条件。
    而这个先决条件,表现在英国,则为圈地运动。
    那么,也即是说,圈地运动,并不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先决条件。
    而是因为“大量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工资劳动者,这个先决条件,在英国,只能以圈地运动的形式表现出来。
    用个比喻:生娃的先决条件,是卵的授精。
    而凹凸运动,只是这个先决条件的一种方式;做试管、人工塞、甚至理论上游个泳都有可能,等等,都可以。
    刻舟求剑的问题,就在于,看着别人在那凹凸运动,就以为凹凸运动才是生娃的必要条件,但却不去琢磨一下真正的必要条件到底是啥。
    你自己啥情况、能不能支棱起来、或者支棱的很厉害但是没蝌蚪……这些情况不同,如果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不懂老马说的先决条件、资本是一种社会关系等等,只是照着先发国家抄现象,那肯定是要抄出来问题的。
    大顺的问题,在于资本过于自由,大顺朝廷统而不治,地方实际上是半自治状态,使得资本自己长腿,即便不推动,都使劲儿往土地兼并上跑,一年创造数以百万计的劳动和生产资料分离的潜在劳动者。
    一定要注意,此时,不管是法国,甚至北美,买地都不如大顺这么方便。买地的限制非常多,而大顺这边几乎在法理上是无限制的,只要肯卖,出钱就能买,一些地区,大顺连前朝的地契都认——一些大顺当年妥协的地方,田皮、田骨、第一所有权、第一租佃权、第一租佃权租佃后的二次转租、三次转租的问题,一直是大顺各地方州县头疼至极的问题。
    简单来讲,因为英国的重商主义政策过于严苛、资本过于不自由、商贸过于被限制,所以英国要想发展,是要解决自身的重商主义政策严苛、资本过于不自由、商贸过于被限制的问题。
    而大顺,则因为种种历史原因,要想办法限制过于自由、且可以自由购买土地的资本;要限制土地的投资收益率,如果无法用经济手段解决,则要想办法以行政手段迫使资本无法流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