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9(第 2 / 3 页)
是笑着仰着头把水举得高高得递给她。
    那时那个年幼的孩子眼里,仿佛有光。
    莫母的心当场就化了,对她再喜欢也没有了。
    莫母想着镇上教育水平好一点,便和莫父商量了,特意把苏维从乡下接了过来;又担心苏维年纪小,一个人离了父母害怕,没有安全感把苏母也接了过来——反正她在乡下也没有地要种——帮着他们租了个房子住着,按月给生活费。
    莫母是真的对苏维用了心的好,而不是真的只当成一个需要出钱资助的孩子。
    这十里八乡的也不是没有别家也资助了孩子,可哪家能做到莫家这样?简直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位了。
    莫家虽然明面上是说只资助了苏维一个人,但事实上,苏家一家子人其实都是靠莫家养着的。苏母和苏父都不是干活的人,就指着莫家给苏维的生活费过活。只不过因为苏维自己懂事,用的节省;苏父留在乡里花销也不多,一月话的钱也没多多少,莫家便也没多说什么。
    苏母虽说一起跟着来了,但她不乐意管苏维。苏维可以说从7岁往后,就是跟着莫父莫母长大的,与莫殷自然也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地一同长大了。
    自小的情谊,两人感情其实一直不错。
    原本故事到这里,怎么着都应该是个美好的结局:好不容易有了书读的苏维一定会加倍努力、刻苦学习,她本就聪明,将来定能考上个好学校、念个好专业,毕业后找个好工作,成功改变了自己原本的命运轨迹;莫家呢,因为资助了苏维,等苏维将来工作后自然也会来报恩,也算全了自己的一片善心,又有了汇报,也算“好人有好报”。
    两家人从此也会常走动,彼此关系融洽,在乡里传为一个美谈。
    苏维与莫殷作为自小一起长大的“兄妹”,两人的关系自然也是一直这么好下去。
    可这世界上,意外总比应该多。
    在莫家正好遇见经济困难的这时候,偏偏,苏维参加高考,竟还考砸了!
    那年的高考是近年来出了名的简单,所以各级的分数线都划得很高。但苏维不知道是发挥失常还是什么,却只考了将将500分!不要说重点了,连二本的分数线都没够到。
    这年头,高考的志愿都是在成绩出来之前填的。在苏维知道自己成绩的时候,她的大学录取志愿早就已经填好了。
    事情一下子就变得很棘手。
    苏维之前填的那些学校,自然是都上不了了。
    后来补填档位,由于失了先机,苏维只填上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