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高手在这里(第 2 / 7 页)

    “有道理,小时候我家就在一个海边小镇,每天最好玩的事情就是在沙滩上乱跑寻找彩色贝壳。”
    邦辰女士微微一笑,“等有机会我也带他们回巴西看看,让他们见识一下热带雨林中的小动物们。”
    “别只想着带他们玩耍,他们两个三岁多了,是不是该安排一个家庭教师,教他们一些基础的文学数学?”
    李察问道。
    “不着急!”
    邦辰女士和塞隆女士同时说道,两人又看了一眼,笑了笑邦辰女士先说道,“不用着急,我六岁才上小学,在上学之前我爸爸会给我们几个上课讲故事。”
    “我也认为不能太早,兴趣和好奇是求知欲的来源,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学了有什么用,肯定不喜欢学习,厌恶学习,时间长了会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塞隆女士说道。
    “是这样的,很多厌学的孩子就是被父母逼迫的,李察你要这样做吗?”
    邦辰女士笑道,
    李察耸了下肩膀,“并不想。”
    塞隆女士微微一笑,“不用担心他们的学习,这段时间在南非,他们看到了很多小动物,就像知道小动物叫什么,我就买了很多动物卡片,一张张教他们,现在路易斯和安妮认识五十二种动物、二十种南非植物花卉,还会用英语和法语、一点点祖鲁语称呼小动物和植物。
    你想想,如果他们不想知道这些,怎么能这么快学会这些?”
    李察点了点头,“你们说得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求知的驱动力,那以后我们的教学就以培养兴趣为主,寓教于乐。”
    “就该这样,即使找老师,也要找这种,我可不想让路易斯安妮变成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邦辰女士说道。
    今天这场会议基本上就决定了两小将来的教育方式,在12岁前以家庭教育为主,不用去读小学。
    小学教育最大的作用是托儿所,管理这些调皮的孩子,同时灌输一种普适性学问,有些像是机械零件加工厂,把各种不同的材料放进模具里,一刀切,有很多好的材料被浪费被扭曲,比起精英教育,这种算是省钱又省力的粗放型教育模式。
    等到12岁之后,思想渐渐成熟,三观有了雏形,在学识上有了一定基础,接下来需要去学校同龄人之间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扩大交际关系。
    这种教育方式花费肯定很大,但为了让小家伙们更优秀,多花费一些时间精力也是值得的。
    李察三人决定有时间了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