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后我成了大佬 第474节(第 2 / 4 页)
进入状态, 就已经冲到了跳台前面。
    啧,还得多滑, 还得拉上白一鸣,力图来个场景再现。
    第一个跳台飞出去, 因为惦记着直线加速的问题,毫无感觉。
    专注不够,哪儿来的灵感。
    来到第二个跳台,余乐已经整理好状态,按照比赛时候的情形重新走了一次。
    这时候要是有摄像机, 就能看见,余乐对动态的捕捉和控制力有多绝, 上跳台的角度、速度,以及起跳瞬间的位置, 几乎与之前没有差别,就像一模一样的重播了一次。
    这当然不是什么超能力, 只是余乐每次都踩点精准而已。
    非得比喻就像写字,漂亮的硬笔书法字第一次出来的时候带着一点运气和天赋, 之后不断重复写出的漂亮字就是锻炼后的结果, 最终形成了本能, 即便离了田字格也颜精柳骨。
    速度多快?
    角度如何?
    余乐总是知道在跳台前的这一压,怎么做才最符合自己的需求。
    不是教练教的那些教科书上的通用版,而是最适合他的,在过去十五年体育生涯,和赛场经验所积累出的底蕴。
    再给余乐一些时候,或者是让他专心的来练障碍追逐,无论直线加速还是弯道回转,滑的多了,余乐一定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路。
    只可惜,人的精力有限,时间也有限,余乐现在的关注重点还是在主项上。
    障碍追逐这边儿今天能让他较真,自然是因为最后那一跳连他都觉得惊艳,如果能够找到并把握住,在主项上能把速度再提高一点,常态1980难吗?
    从跳台上飞出去的时候,余乐能感觉这次高度压的也很好,只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状态。
    不是他要的落地瞬间,被人推了一下的感觉。
    所以自己当时做了什么,才产生了那样的效果?
    “刷——”
    雪板落在了地上,但自己期待的感觉并没有出现。
    这一次毫无疑问是失败的。
    余乐也不气馁,滑过终点线后停了下来,回头看去,亨利三人还在后面滑。
    但有经验的和没经验的差别很大,盖伦四五秒后,就从跳台上飞了出来。
    看那力度,和自己的时间差距,怕是能够顶得上队里的小队员。
    盖伦滑到面前,停了下来,看了余乐一眼,没说话。
    也转头看了去。
    他们关系确实算不上好,只能说是朋友的朋友,而且盖伦称王好些年,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