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节(第 3 / 5 页)
“我们家里不是有碗吗?”江舒涵翻了个白眼,“而且我们要用,就得用最好的。以后客人要是来咱家,发现咱们在用瑕疵品,肯定会影响我们窑厂的名声。”
    柳二郎不像大哥大嫂那样小气,当即点头应了,“娘,我听您的。”
    众人看着好端端一个瓷器就这么碎了,心都跟着颤了颤。
    不过大伙什么没说。这瓷器生意要不是她带着大伙,他们不一定能有分红。怎么经营还是听她的吧。
    因为江舒涵这一精益求精,一个两百件瓷器直到八天后才烧出来。
    这边烧制成功,柳二郎就马不停蹄去推销。
    因为他们家的窑是新窑,没什么名气,瓷器店掌柜给的价格并不高。但是柳二郎算过,这个两百件瓷器他们至少有三倍利润。
    柳家也是赶巧了。因为谷城县有个大户人家的老太爷去世,需要一批瓷器陪葬。外头的瓷器运不来,只能找本地瓷器。可是本地瓷器好的根本没有多少。
    尤其是大件的,几乎很少有存货。
    以前瓷器店倒是有,但是之前各家店都被张大胆那些兵上门捣乱过,瓷器毁了不少。
    只剩下些小件的,偶尔有大户人家上门采买。可是当陪葬,用这些小件的,就太小家子气了。
    于是柳二郎就捡了便宜。接了个大单子。
    仅仅这一个单子,他们就能赚五十两银子。
    这个单子对他们太重要了。为了防止有人拿瑕疵品充数,江舒涵几乎天天在窑厂盯着。间或跟王家人讨教制瓷。
    经他们解说,江舒涵才知道,这时候的瓷器并不都是白瓷。
    比如与邢窑白瓷齐名的越窑青瓷就是青翠莹润,世人也将这两样瓷器称为“南青北白”。
    但是青花瓷,他们从未听过。
    一个月后,交完瓷器,顺利拿到尾款的柳二郎,在亲娘的授意下,几乎将银子全部买了粮食。
    今年秋天,全国各地没再干旱,但各地**不断。
    进入腊月,土地结了冻,为期两个月的战事终于落下帷幕,卫异亲自将张大胆斩首。张大胆的残余部落或死或逃,卫异也没派兵追,只将张大胆的头带回谷城交差。
    经此一役,卫异的名声一炮而起,整个襄州就连黄口小儿都知道他武艺过人,有胆有谋,是个战无不胜的大英雄。
    而众人口中的卫异此时却拎着一对活雁登上了柳家大门。
    他此次是为提亲而来。
    作者有话要说: 瓷器中所说的件,并不是数量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