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第 4 / 5 页)
前,由她边解讲边将赵瑜绑系在自己身前。
    下山往西走,经过赵恪他们家山脚,苏袂随意地往上瞟了眼,目光在赵恪家停顿了一下,三间带两耳,一排五间的房子,军部最高规格的住宅。
    最喜人的是,这座房子后面有片竹林,虽然是最普通的毛竹,长势也稀疏,却是养鸡崽的好地方。
    到了后勤部,说明来意,有小战士过来,将她领到木工房。
    宽长的木工房被分隔成了三个区域,存料区、制作区、成品区。
    苏袂避过来回忙碌的战士,在成品区,挑了三套桌椅和一张床,在要别的就没有了。
    目前他们抓紧赶制的就是床和学校教室配套的桌椅,样式都是简单到了极致。
    小黑板倒是有现成的,是给近期扫盲的战士们准备的,不过若是挂在墙上用来教学就太小了,每一个只有0.3*0.3米那么大。
    苏袂挑了四个,让小战士帮忙用木板订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大点的可挂墙上的黑板。
    付了三个月的家具用费——九毛钱,然后请战士帮忙用独轮车拉到山脚,桌椅和黑板抬送到王家,床就放到了苏袂他们卧室的窗下。
    送走战士,苏袂抱着不知什么时候睡着的赵瑜,找王老太。
    解开绑布,把赵瑜放在她床上,苏袂又脚下不停地下山去盖房子的工地,背了两捆稻草回来。
    没有竹席,架子床板订的又稀,板与板之间空的有一扎远,她准备给赵瑾做个稻草垫子铺在下面,免得床板硌背睡得不舒服。
    垫子做好后,没有急着铺上床,而是放在外面的灌木上暴晒,除一下湿,去一下味。
    “苏梅,”张宁送赵瑾的铺盖和衣物过来,“中午别开火了,来我家,我们吃菌丝面。”
    “好。”苏袂接过衣物放在卧室的藤箱上,取了晒被子的两个三角架出来,支在门外的空地上,拿过张宁手里的一床褥子晾上。
    张宁一边抬手把抱着被子晒上,一边小声问道,“唉,你说赵副团长随军,怎么光带了两个儿子,没把妻子带过来呀?”
    苏袂默了默,伸手一点她的额头:“赶紧回家和面去,瞎操什么心!”
    说罢,转身进屋拎上装了菜刀的竹篮出来,关上门,往山下走去。
    “唉,”张宁捏着把紫苏叶,叫道,“你去哪?”
    “我去捉几条鱼,等会儿用剁椒蒸了,铺在菌丝面上吃。”
    “家里没有剁椒啊。”
    “司务长那儿有。”苏袂朝后挥了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