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过冬(第 3 / 6 页)

    “那么问题来了,年薪百万的精英,头脑清醒,规划清晰,工作相对稳定,能力极强,在薪资基础上,贷款买了房,买了豪车,过着上层富人的精致生活。虽然每个月的还款压力不小,消费也不低,可是以他的薪资水平,完全可以负担,且小有盈余。”
    “而另一个百薪年的,当然同样优秀,但是比第一个能力略差,以他的薪资水平也可以负担得起奢华的消费,包括豪宅名车。但是,这个人的理财观念、消费观念与第一个人相反。”
    “信老破小,开普通的车子,并不是吝啬,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划。”
    “那么,这两个人到你那里去应聘,在不考虑其它因素的情况下,你会用哪个?”
    王总不是凡人,一听就明白了,“别说了,懂了,选第二个。”
    结合当下的情形,王总没有任何犹豫。
    齐磊一笑,“道理就是这么个道理了。”
    之所以选第二个,因为王总一下就明白齐磊要表达什么。第二个比第一个能力虽然差一点点,可是还没到相差到左右判断的地步。
    而第一个就是现场的这些糊涂人,第二个才是真正清醒的那一个。
    ……
    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抽象?
    貌似不太对啊,两个人仅仅只是消费观念上的差距,哪来那么多歪理邪说?
    其实不是,这和消费观念没有关系,而是消费背后的思维逻辑。
    年薪百万,就应该住豪宅,开名车,高消费享受生活。
    这种理念本身就是错的,而且非常的错。
    错在哪?错在住豪宅开豪车上吗?
    不是,而是错在“年薪百万”!
    很多人,事实上是绝大多事的中产阶级认为,既然已经年薪百万了,而且我的能力能支撑这分收入持续下去,甚至随着资历和业绩的增加,薪资还能往上涨,那何不在消费观念上大胆一点?
    大多数人对金字塔尖的那个阶层是有向往的,是有感官认识的,名车豪宅就是标配嘛!
    可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不是你有了名车豪宅就是金字塔尖了,衡量那个阶层的从来不是名车豪宅,那只是附带的福利。
    而支撑年薪百万的,也根本就不是个人的能力、智慧,而是行业本身。
    再说露骨一点,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劳动力的价格,不是由个人工作能力、经验决定的,而是由经济和行业增长的基本面来决定的。
    就比如,你在中国开卡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