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送上门的京东方(第 3 / 6 页)
线配套,国外禁运,加上高价。
    需要集体攻关的,也正是这个方向。
    总体来说,难度是所有项目中最小的,风险也最小。
    可是齐磊和拓爷想了半天,最终还是否定了。
    “正因为难度不大,所以才不应该拿出来当试点。”
    试点是什么?不是挑个最好的“苹果”摆上货架,来吸引消费者。那么干不是不行,而是失去意义了。
    得让上面、学术界、企业看到实际的情况,不能产生误判。
    如果大家以为搞半导体攻关都像晶圆那么简单,反而误事儿。
    齐磊,“实事求是,要让所有人看到成功的可能,也要看到其中的困难,晶圆属于报喜不报忧。”
    老秦点了点头,“确实!”
    上面希望成功,为全国提供一个可行的标杆。但主要目的还是总结经验,而不是充门面。
    最后,大伙儿终于统一了意见,“用阿斯麦来试点!”
    为什么选择了阿斯麦呢?毕竟euv光刻机才是最难、风险最大的,这就超过能力极限了。
    可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儿。
    原因有几个:
    第一,齐磊知道,euv光刻技术缺失不是那么好突破的。即便是原本那个时空的阿斯麦,也是十几年后才实现euv商业化。
    这个时空,euvllc的主力光刻机企业虽然换成了尼康,但是,多半也起不到什么提速的作用。
    也就是说,我们还有时间!而且,这个时间非常充裕,有十年以上的空档。
    第二,这十多年的空档期,阿斯麦正好不是只出不进的状态。不像其它项目,不拿出成果全行业都要跟着赔。
    别忘了,现在光刻机的技术关卡是“浸润式光刻技术”。
    这个技术突破起来不难,就是往光刻机里注水呗,很容易实现。
    前世的那个时空,也就是最近一两年,浸润式光刻机就落地了。
    而且,这项技术还能撑很多年。不但留下了缓冲,关键还在于它可以实现盈利。
    它能盈利,那参与试点的各方就都能跟着喝口汤。虽然日子肯定也不好过吧,但起码比只出不进要强得多。
    这是必须考虑的商业因素。
    第三,别看我们比不上米国的三大实验室,还有军方技术。但是其实是在euv的研发过程中,我们现有的一些优势领域也不是没有一战之力。
    在光源、对准系统、电磁稳定平台等等上,不是毫无可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