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无耻之徒VS无耻之徒(第 4 / 6 页)
观点和视野。
    也就是说,多读书多摄取知识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不但不会让人们的知识认知更宽,反而更加聚焦,更加狭隘。
    罗翔老师说过的那句著名的“一个知识越匮乏的人,看待事务越绝对。”其基础逻辑就来源于这个心理学理论。
    简单的认知,或者处于最活跃状态的思维定式,让我们很难去理解认知以外的逻辑可能,甚至是世界的性状。
    可不是讽刺谁哈!因为没有人能逃避知识的诅咒,每一个人都是受害者。
    只是恰巧在某一个知识点,某一件事的认知上,确实存在远近之分罢了。
    说回正题。
    为什么说鲍尔森的行为不是他应不应该这样做的问题呢?而是外人看待这件事的思维误区呢?
    因为,我们可以说鲍尔森是个自私的利己主义者,但不能否定自私的利己主义者存在。
    我们可以用我们自己的世界观去构架这个社会,但是我们不能用我们的世界观让别人也这样构架世界。
    那只是我们认为的行为逻辑罢了,可能是普世的,可能是大多数答案。
    但是,往往在更多时间,人是形形色色的,世界也是形形色色的。
    我们站在上帝视角,认为让齐磊拿到阿斯麦,会威胁到米国利益,会带来隐患。而与生俱来的国家观念,又认为全世界都应该是这个样子。
    可实际上……
    可实际上,且不说鲍尔森能不能看到我们看到的。就算他看到了,在他的天秤上,米国利益和所谓的家国观念,也许并不是多么重要的参考项。
    这就好比,我们大多数人热爱祖国,我们对一些伤害中国的行为恨之入骨。
    可实际上,总有那么一部分人,爱国根本就不在他们的道德框架之内。
    在我们这样一个相对来说,对国家认同感这强,文化概念这么重视,对政府拥护度这么高的国度,依旧有那么一部分人出于某种原因做出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更何况是一个西方的上位者?
    在鲍尔森眼里,米国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可以因为他个人的意愿而改变的米国。他拥有这样的能力和财富。
    那米国的利益?还重要吗?
    重要!但是米国的利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他个人的利益。
    虽然我们也说国家利益就是个人利益,紧密相连。可鲍尔森的情况和我们完全不同,他的从属关系是反的。
    再说的狂妄一点,米国的反中情绪是谁定义的?不是人民,而是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