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第 2 / 5 页)
都是一个场景,一次事件,一次实验,它们是离散的,互相之间没有关系。”
    “我们把它们全部输入模型进行运算,进行第一次筛选,这次筛选的标准是时光慢递能否通过大过滤器,第一次筛选的结果是这样的。”
    赵博文在坐标系内画了一条对角线,从纵轴的高点划向横轴的远点。
    “这条线以下的部分全部失败,它们与原点的关联性过强,目的性太强,会被过滤器捕捉到,只有这条线以上的部分,距离原点足够远,才能逃离过滤器。”
    “距离原点越远的事件,与原点的关联性越低,关联性越低,目的性也就越低。”赵博文解释,“这符合我们人类的直觉对吧?离你越远的东西,与你发生关联的可能性就越低,银河系边缘一颗超新星爆发,与此刻在座的诸位不会有任何关系。”
    “所以这个问题的最优解是原点对角的那个点?”白杨问,“那个点无论在空间上还是时间上都是最远的,那么它的目的性是最弱的。”
    “错,接下来我们要进行第二次筛选。”
    赵博文摆摆手,再次在坐标系上画了一条线,与第一条线非常接近,互相平行。
    “这次筛选的目标是能否时光慢递能否收回,注意第二条线,高于这条线以上的部分,虽然可以逃过大过滤器,但都由于关联性太弱,会遗失在茫茫世界里,永远都找不回来。”赵博文解释,一边在两条线之间的部分用笔涂上阴影,“最终结果是两条直线之间一个非常非常狭窄的区间,低于下限会被过滤器发现,高于上限会遗失散落,表现在数学上,就是两个阈值,一个是1.256748931,一个是1.256748932,它们只在小数点后第九位有区别,只有在它们之间才有成功的最大概率。”
    白杨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没太懂。”白震说。
    “没关系,我也没太懂。”赵博文说,“这是AI给的结果,人脑不能理解电脑的脑回路是正常的,我们只能输入和调参,至于输出什么全看它们的心情。”
    “在这个非常狭窄的区间里,我们得到了三个事件。”老赵用笔尖戳了戳纸面上那道阴影带,“只有一个事件与我们的情况比较相近,在这次实验里,AI设置了这样一个场景,时间间隔二十年,空间距离七千万公里。”
    “这就是你计划的原型?”王宁问。
    “是的,我立马就去寻找可以飞到七千万公里之外的方法,所以第一站赶往八院。”赵博文点点头,“在这期间杨杨给我传递的情报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