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14(第 2 / 3 页)
过来的信息汇总,并盘算怎么分配各代良种。
    祖祖辈辈下来,粮食的重要性已经深入靖朝人骨髓,有钱就买地,这是所有人的共识,几无人例外。沈家手里握着这么好的东西,现在生活也安定下来,不可能放着这样的资源不用,良种往外推广成了必然,否则就算方天林再厉害,受粮食制约,即便有再大的本事,恐怕也没多少用武之地。
    前朝曾有规定,不许商户置田,结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绕过这一条的办法有很多。其中一个做法便是,找个可靠之人,将田地记在他名下,便能办理红契,要是不放心,那就只办白契,将地契握在手中,就算名义上田地的主人告上衙门,想要胜诉也是麻烦重重,除非他突然起家,比原东家还厉害。
    到了本朝,这个制度一开始就被废除,商家也能置田,只是数目有限制。
    林山县县衙权力被当地士绅所瓜分,这一条完全可以无视。要知道,多半商户可不单是生意人这么简单,应该这么说,地主乡绅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跨足商界,反过来也有,但并不多。是以,跟沈家打交道的这些商家,实际上大多数并非纯粹商人,而是当地士绅。
    粮食都被各家所看重,推销罐头之类新式物品容易,要推广粮种,这难度就有点大了。
    沈家河曾在同其他人打交道的时候,试探着提起过这一话题,结果并不太乐观。这些人不愧是商人,真是不见兔子不撒鹰,不过他也不气馁,只要他们跟沈家的合作能成,多的不行,余出几亩田地来种沈家提供的良种,完全不成问题,就当是卖沈家一个人情。
    就是可惜这一季估计无法扩大种植面积,只能零星试种。
    沈家河放下手中书册,见方天林还埋头案牍之中,起身推门而出,此刻外面已是月上柳梢头,这个时候,恐怕不少人都已经上床睡觉。
    想了下,沈家河拿了一根甘蔗进厨房,很快便将其削皮切段。
    “天林,时间不早了,剩下那些明天做。”沈家河端着一盆甘蔗进房。
    方天林闻声抬头:“什么时辰了?”
    “亥时初。”沈家河把盆子搁在一张板凳上,“今天我让人去买了些甘蔗,味道还行,你尝尝。”
    “甘蔗?”方天林一愣,随后合上书册,将桌子收整一番,把那些不宜见光的物品都收起来,“我都把这个给忘了,我记得我们刚来林山县时,买了些甘蔗当种苗,现在有多大规模了?”
    “只种了几亩,我见你一直没用,就放在沈家铺子中卖,还算赚了点钱,不过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