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4(第 2 / 3 页)
大典搁置了下来。
    先皇驾崩,举国哀悼,此事传到边关之后,将士们也陷入哀伤的情绪中,景文昊和景文钊更是相拥而泣,因为不能亲自参加父皇的葬礼,他们冲帝都磕了几个响头,出了营帐,他们便收敛起所有情绪,还不忘安抚将士们的心情。
    而慕国主帅则乘着景国皇帝驾崩,对景军发动猛烈进攻。
    先皇的葬礼办完,便是新皇的登基大典,然而却在头一天,几个皇子集结起军队逼宫造反。
    好在太后和新皇早已知晓此事,在那些叛军还未攻入皇宫,他们便以最小的代价镇压了此次叛乱。
    事后,新皇把谋反的皇子关押,便开始行登基大典,几日之后,新皇把这些人全部贬为庶民,放逐边疆,并命人时刻监视。
    景文轩在太后及史家的帮助下,在朝堂上行使了一番大刀阔斧的铁血手段,把权力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对那些有外心的大臣,贬的贬,降的降,半点不留情。
    随后,对那些没有大才干且毫无野心的皇弟们,景文轩都把他们封王,放他们前往各自的封地,无诏不得入京,对于那些有大才干且忠心耿耿的皇弟们,景文轩自然不会吝于重用,只是必然会保留几分戒心,年岁极小的诸皇弟们,景文轩则允许他们在帝都待到十四岁再决定去留。
    处理好这些事,景文轩便颁发了几条利国利民的政令,不仅削减赋税,而且大赦天下。
    而晋升为太后的史骏飞把后宫中没有为先皇诞下子嗣的各宫嫔妃一一遣散之后,暗中处置了许多图谋不轨的大臣,便把史家手中可以号令几十万兵马的兵符送到了儿子手中,让自家儿子得以大权在握。
    几个月之后的一天,太后处理完一切事宜,在天黑之后,才回到凤阳宫中,他坐在冰冷的寝殿之中,挥手让宫人们退下,在昏黄的烛光中,俊美的脸上一片沉寂,深邃的眸中平淡无波,心中却思绪万千。
    他以为自己早已心如死灰,而在景无痕死去的这几个月里,景无痕骨瘦如柴躺在龙床上的苍老面容,却始终在他脑中挥之不去。
    想起大年三十的那天夜里,他去养心殿时,本以为依旧见不到景无痕,却没想到养心殿内一片宁静,宫女太监一个都不在,当他走到床前之时,便看到景无痕那一张满是皱纹的脸。
    他吃惊于景无痕的苍老和憔悴,心痛得无法呼吸,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他也因为心中的疑虑而调查过景无痕生病这件事,却什么消息都没得到。
    那一晚,景无痕对他说了很多话,多到他都记不清景无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