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60(第 2 / 2 页)
不派人了结她,也给赵言彬点脸面,但既然淑妃不愿意合,也没什么好顾及的了。
    但还没等皇帝令,刑房边就已经传来了消息,说罪人已经就死。
    连邵循都愣了,问:“她自愿的?”
    来人恭敬:“回娘娘的话,您走后不久,她便动不动,许久之后叫人打了热水,净面梳妆后,便用条白绫自尽了。”
    邵循回想起自己跟她的对话,也不知告诉了她真相带去的打击,还皇子为了她跪不起的事让她散了气,最终决定放弃了。
    皇帝反倒没想的样复杂,听完后立即招来康李:“言彬还在侧门跪着,去把件事跟他说了,叫他去给他母亲把身后事办了。”
    邵循惊,拉住了皇帝的手,却被他翻手捏住了,他安:“放心,他自己心里有数,不至于因此就受不住了,若瞒着他,还不知要跪多久,到头来反要怪朕隐瞒。”
    邵循才犹豫着没有说什么。
    皇子得到消息,果然没有太过激动,只在原愣了会儿,就踉跄着起了身,期间非常低落沉默,没说句话。
    第104章
    次的事件就以淑妃之死落了帷幕,但造成的影响却远不止于此。
    子以母贵,淑妃因罪被赐死,皇子在前朝的声势落千丈,除了真正关系好的几人,登门的寥寥无几,称作门可罗雀也不为过。
    大皇子的支持者相对增加了些,但却也没有完全边倒。
    首先二皇子先于皇子被封爵,得以踏朝堂参政,新册封的魏王事偏于保守,但却也稳定,礼贤士,遇事愿与臣商量,较之大皇子的骄纵傲气更要讨人喜欢,而他与魏王妃萧氏看起来相敬如宾,不错,后院里也不像大皇子样有许多乱七八糟的人,私德上又胜了筹。
    但还不止于此。
    在次的事中,众人已经发现皇帝对邵贵妃的宠异于寻常,甚至能在自己时以兵符相赠以保全他们母子,份重与信任可以说相当罕见,说不真心的都对不起重逾千钧的令符。
    而皇嗣若不生来即为嫡,或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