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1章 和亲(第 2 / 3 页)
相,既有为国分忧之心,此举并无不妥。延秀是大唐国公,又是朕的亲侄孙,以他的才学身份,默啜也无可挑剔。”
圣旨片刻传到武府,武延秀听到被封为国公,十分开心,从传旨人手中接过圣旨,确认无误,真有一朝飞上天的欣喜。
传旨人却又拿出另一卷圣旨,武延秀忙不迭的跪下接旨。
突厥和亲的消息虽然已经传遍朝堂,可他万万没想到居然选中了他,还要千里跋涉前往突厥。
武承嗣虽然文韬武略并不优秀,可儿子却与他不同,许是名字起得不错。年少在京中有两样极负盛名,一是败家,穷奢极欲,吃穿用度细致挑剔,长安城出了名的浮夸。二是作诗填曲极有天赋,意境金碧辉煌,生动恰到好处,曾得过上官婉儿的夸赞。武承嗣因此对这个非长非幼的儿子特别喜爱。
听到这个消息,武延秀没有十分吃惊,反而有一丝欣喜。与之联姻,背靠突厥,就能给父亲更多的政治资本,默啜点名要与皇子联姻,陛下却选中了自己,这不是有心抬举自己和父亲?
武延秀错愕了一瞬很快释然,依旧欣喜的接旨,还不忘向传旨人表达自己愿意和亲的意愿。
待武承嗣归家,武延秀迫不及待的与之分享喜悦,下意识的忽略了武承嗣的愁容满面。
武承嗣盯着这苦命的娃,不知道说什么好。
“秀儿,此事没有这么简单。默啜是什么人,杀兄夺位,屡屡犯边,陛下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你娶了他的女儿,再打起仗来,朝中人便会攻击和防范你。草原中有首领结亲的传统,可是在我中原文化中,对大周而言,和亲就是耻辱。”
武延秀却不肯相信这个事实,倔强的反驳,“陛下向来疼爱我,必不至于如此,娶突厥公主未必不是好事。”
武承嗣不再劝他,心怀希望总比恐惧面对未来要好,只希望这亲事能顺利,秀儿能平安,不至于被这儿媳妇牵连。
准备数天之后,武延秀带着大量丝帛前往突厥。过惯锦衣玉食的武延秀开始神采奕奕的游山玩水,仅仅三天之后,对一味赶路的日子抱怨不平,旅途的颠簸无聊让他想起了原州修建的新道。
因此,迎亲队伍绕道原州,路的确舒服多了,不过却不能多做停留,只留给他一个以后定要将所有长途跋涉的道路改造成如此的印象。
少年人,总是向往美好。
迎亲的载货马车,一辆一辆,丝帛足以堆成小山,武皇陛下对这桩婚事丝毫没有懈怠,原州百姓目瞪口呆的望着络绎不绝的车队通过,皇家的威严
圣旨片刻传到武府,武延秀听到被封为国公,十分开心,从传旨人手中接过圣旨,确认无误,真有一朝飞上天的欣喜。
传旨人却又拿出另一卷圣旨,武延秀忙不迭的跪下接旨。
突厥和亲的消息虽然已经传遍朝堂,可他万万没想到居然选中了他,还要千里跋涉前往突厥。
武承嗣虽然文韬武略并不优秀,可儿子却与他不同,许是名字起得不错。年少在京中有两样极负盛名,一是败家,穷奢极欲,吃穿用度细致挑剔,长安城出了名的浮夸。二是作诗填曲极有天赋,意境金碧辉煌,生动恰到好处,曾得过上官婉儿的夸赞。武承嗣因此对这个非长非幼的儿子特别喜爱。
听到这个消息,武延秀没有十分吃惊,反而有一丝欣喜。与之联姻,背靠突厥,就能给父亲更多的政治资本,默啜点名要与皇子联姻,陛下却选中了自己,这不是有心抬举自己和父亲?
武延秀错愕了一瞬很快释然,依旧欣喜的接旨,还不忘向传旨人表达自己愿意和亲的意愿。
待武承嗣归家,武延秀迫不及待的与之分享喜悦,下意识的忽略了武承嗣的愁容满面。
武承嗣盯着这苦命的娃,不知道说什么好。
“秀儿,此事没有这么简单。默啜是什么人,杀兄夺位,屡屡犯边,陛下恨不能除之而后快。你娶了他的女儿,再打起仗来,朝中人便会攻击和防范你。草原中有首领结亲的传统,可是在我中原文化中,对大周而言,和亲就是耻辱。”
武延秀却不肯相信这个事实,倔强的反驳,“陛下向来疼爱我,必不至于如此,娶突厥公主未必不是好事。”
武承嗣不再劝他,心怀希望总比恐惧面对未来要好,只希望这亲事能顺利,秀儿能平安,不至于被这儿媳妇牵连。
准备数天之后,武延秀带着大量丝帛前往突厥。过惯锦衣玉食的武延秀开始神采奕奕的游山玩水,仅仅三天之后,对一味赶路的日子抱怨不平,旅途的颠簸无聊让他想起了原州修建的新道。
因此,迎亲队伍绕道原州,路的确舒服多了,不过却不能多做停留,只留给他一个以后定要将所有长途跋涉的道路改造成如此的印象。
少年人,总是向往美好。
迎亲的载货马车,一辆一辆,丝帛足以堆成小山,武皇陛下对这桩婚事丝毫没有懈怠,原州百姓目瞪口呆的望着络绎不绝的车队通过,皇家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