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国运(第 1 / 3 页)
    唐朝啊,如果交给李显就玩完了。
    如果交给武则天,还能多延续一些年。
    到你的孙子辈李隆基那里,唐朝就会逐渐走向末路,各地佣兵自重,唐朝名存实亡。
    这话能说吗?
    不能。
    不过,这是个时机,是个向武后投诚的时机,是一个消除芥蒂使自己变得有用的机会。
    接下来的数十年,天下都是武则天的舞台,若是不想让今日的闹剧重演,早早站队才是最为明智的。
    沈三问决定放手一搏。
    “国运大事,不能为众人所知,请吾皇屏退左右。三问将向陛下与皇后言明,在下的推算结果。”
    “退下”,皇帝也有些兴趣。
    武则天一直记得他说的人主之姿,却不知他想说什么。如果敢乱说,呵呵。
    众人告退,只留下三人,公主忧心离去。
    “驸马但说无妨,一家人无需如此。”皇帝还在调停矛盾。
    “李唐国运波折,后世国运,即使知道也没办法改变,眼下就有些祸患,如果可以解决,便是造福苍生,延长国运了。
    太子仁慈,他日恐怕会大权旁落,落入韦氏外戚之手,韦氏女,红颜祸国之命,陛下万不可将朝政尽数托付太子。”
    皇帝大惊。确实如此,本来没有想过立此子为太子,可惜原来的太子忧劳过重因病去世,自己对李显疏于教导,他,的确不是帝王之才,可是小子李轮也没有超过李显许多,其他儿子更加难当大任,“莫非李唐江山将倾?”
    这个一辈子与命运抗争的帝王,心中多了许多哀愁。想起李显新婚后的欣喜,政治目光短缺,毫无戒心的耿直,这个儿子最大的优点是孝顺,善良,可是作为帝王,没有强硬的政治手腕这些却是缺点了。7k7k001.
    皇帝显然没有询问自己的意思,所以沈三问只能继续谏言了,“不如皇上便予皇后一道旨意,如若李显有拖军国大事于韦氏之意,则更立李轮为君。”
    一道先皇的旨意,如何能约束得了当政的帝王,特别是更立帝王的旨意,谁愿意放弃这个主宰天下的机会?如果留下这道旨意,便要予以更多的权力,军权、政权。那时李显不再是一个皇帝,没办法自己做主,只是一个傀儡,就如自己初登帝位一样。可是若他得势,不会有自己当年的谨小慎微、也不会有自己当年的助力,难道看着李唐江山拱手送人?自己也不是没有想过托政务于皇后,皇后之才比自己有过之而不不及,可是大臣当时的谏言也有道理,我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