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囤粮记 第171节(第 2 / 6 页)
,即使家底再厚都禁不住折腾。
去年严寒,地里的茶叶没收到多少,人们把所有的希望给寄托到今年,哪知今年同样如此,当真苦了百姓。
幸好从养蚕织布上得到了点银钱,不然织女镇的日子只管更难过。
譬如里正家光从外头买粮食就花点许多银子,虽不至于动摇根基,情形却照样不乐观,为了能顺利挺过灾年,他家已经每日只吃两顿饭了。
所以,里正在王宝兴的席面上看见菜和杂面馒头别提有多高兴了。
见里正不停感叹地里收成差、他担心粮价会继续上涨,王宝兴总算进入正题:“照理说我新迁居过来不该多事,不过外头形势这般差,我便多嘴两句,还望老兄莫恼。”
里正知道王宝兴不是那等多管闲事之人,他道:“老兄你是读书人,懂的比我等庄稼汉多,你若肯提点几句我高兴还来不及。”
“你应当晓得我们是打西边逃难来的,当初西边乱起来时也是头一年收成少,等到第二年便彻底没了收成。有的人家心疼银子,没有从外头买粮,谁知外头的粮食越来越贵往后再想买便买不到了。我一路来到明州,瞧明州城里的粮价比江梁城低得多,还是趁如今没乱起来抓紧买好活命的口粮要紧。”
里正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过今年卖茶叶的收成没有了,只有养蚕尚有几分收成。
大多数人家织出的丝绸不过半匹,手艺寻常的能卖二三两银子就很不错了,如同陈寡妇这等专门做纺织的,今年才堪堪凑足了一整匹布。
放在丰年,依靠二两银子能买几百斤粮食,奈何如今是灾年,即使明州城的粮价比其他地方更低,照旧买不了多少粮食。
就算乡民们拿银子出去买粮,依然没办法填饱肚子,人人皆为此发愁。
木槿本来在厨房里帮衬二伯娘,过来替里正沏茶时听见了他的话,顺势说:“我听闻乔掌柜家中囤了几万斤粮食,如今形势危急大伙没粮食就要被饿死,何不找乔掌柜商量,问问他能否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便宜些卖给咱们?”
木槿寻常不与人计较得失,然而乔掌柜差点害她没了命,如果再跟个包子似的不计较,那便不是心胸宽阔而是软弱可欺了。
乔掌柜什么都不在乎,即使痛揍他几顿也不如从他手里抠银钱的杀伤力大,好不容易寻到个合适的机会,木槿必须在里正面前上个眼药。
里正向着乔掌柜不假,然而再没有粮食整个织女镇都要被饿死,里正又不糊涂,他必然明白该如何做选择。
怕里正体会
去年严寒,地里的茶叶没收到多少,人们把所有的希望给寄托到今年,哪知今年同样如此,当真苦了百姓。
幸好从养蚕织布上得到了点银钱,不然织女镇的日子只管更难过。
譬如里正家光从外头买粮食就花点许多银子,虽不至于动摇根基,情形却照样不乐观,为了能顺利挺过灾年,他家已经每日只吃两顿饭了。
所以,里正在王宝兴的席面上看见菜和杂面馒头别提有多高兴了。
见里正不停感叹地里收成差、他担心粮价会继续上涨,王宝兴总算进入正题:“照理说我新迁居过来不该多事,不过外头形势这般差,我便多嘴两句,还望老兄莫恼。”
里正知道王宝兴不是那等多管闲事之人,他道:“老兄你是读书人,懂的比我等庄稼汉多,你若肯提点几句我高兴还来不及。”
“你应当晓得我们是打西边逃难来的,当初西边乱起来时也是头一年收成少,等到第二年便彻底没了收成。有的人家心疼银子,没有从外头买粮,谁知外头的粮食越来越贵往后再想买便买不到了。我一路来到明州,瞧明州城里的粮价比江梁城低得多,还是趁如今没乱起来抓紧买好活命的口粮要紧。”
里正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不过今年卖茶叶的收成没有了,只有养蚕尚有几分收成。
大多数人家织出的丝绸不过半匹,手艺寻常的能卖二三两银子就很不错了,如同陈寡妇这等专门做纺织的,今年才堪堪凑足了一整匹布。
放在丰年,依靠二两银子能买几百斤粮食,奈何如今是灾年,即使明州城的粮价比其他地方更低,照旧买不了多少粮食。
就算乡民们拿银子出去买粮,依然没办法填饱肚子,人人皆为此发愁。
木槿本来在厨房里帮衬二伯娘,过来替里正沏茶时听见了他的话,顺势说:“我听闻乔掌柜家中囤了几万斤粮食,如今形势危急大伙没粮食就要被饿死,何不找乔掌柜商量,问问他能否看在乡里乡亲的份上便宜些卖给咱们?”
木槿寻常不与人计较得失,然而乔掌柜差点害她没了命,如果再跟个包子似的不计较,那便不是心胸宽阔而是软弱可欺了。
乔掌柜什么都不在乎,即使痛揍他几顿也不如从他手里抠银钱的杀伤力大,好不容易寻到个合适的机会,木槿必须在里正面前上个眼药。
里正向着乔掌柜不假,然而再没有粮食整个织女镇都要被饿死,里正又不糊涂,他必然明白该如何做选择。
怕里正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