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年囤粮记 第135节(第 2 / 5 页)
,自己想跟族人分到一处,官爷就会满足他,因为就那三五个人不怕他们掀起风浪。
    王家村车队却不同,男同老少加起来快一百六十人,人数着实不算少。
    很多人想着,只要不让他和族人们分开,即使土地差点也没事,他可不想被当外来户排斥。
    就在王宝兴觉得判官要拒绝自己时,对方终于发话:“如此,你们便去织女镇吧。”
    织女镇处于明州城外,距离明州城只有几十里地,通行倒算便利。
    镇上有五十来户人家,人口是车队的三倍往上,也不用担心这群外乡人会欺侮织女镇的原住民。
    王宝兴不晓得织女镇情形如何,郑把总却知道那里的情况。
    织女镇民风淳朴、距离明州城的距离极近,倒算个好去处,
    见相熟的郑把总对自己点头,王宝兴终于放心,然后再三向判官致谢。
    两千个灾民分成十几批被官兵们带走。
    郑把总道:“我便不随你们去织女镇了,老翁你一路保重。”
    王宝兴躬身行礼:“若没有官爷您的护佑,我们路上只管会遇见更多艰难,我和族人们皆感念您的大恩大德,等我们安下家来,还望官爷能够赏脸来寒舍吃席。”
    “有机会的话,我定要去叨扰你们。”
    几十日的相处足够看清对方为人如何,郑把总觉得眼前老翁是个有大智慧的人,即使来到人生地不熟的明州,只要活的够久,照样能攒下不少家业。
    郑把总的儿女皆在明州,他明白和这样的人结交没有坏处,倒愿意给王宝兴几分面子。
    明州城周边只留下三百人,他们去了织女镇,另外一百余人被分派到其他的村子和镇里去。
    听负责押送他们的兵丁私语说分到古亭村的人有福啦。
    古亭村在三年前遭遇倭寇劫杀,村里大半人死去,现在仅余下二十来人罢了,去古亭村的灾民不光能有肥沃的土地耕种,还不用因为势单力孤受人欺凌,果真是个好去处。
    明代中后期,即为日-本的战国时代,由于战乱四起,当时倭国国内经济受创,一部分武士便来到东南沿海进行劫掠,因为他们属于流窜作案,所以常常出现整个村镇被杀光的惨状。
    富庶的古亭村就是其中的受害者。
    说话的功夫,他们居然已经抵达织女镇的地界。
    木槿看着路边田地里的桑树,心想织女镇这个名字当真贴切。
    周边山脉颇多,里面或整齐或零散地种植了许多桑树和茶树,这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