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之王若弗重生 第25节(第 6 / 7 页)
咳了几声,细细关心了女儿的胎,便准备打道回府了。
    出门前,她还不忘心疼自个儿的女儿:“可怜我华儿,怀着身子还要去想这些污糟事儿!当时哪怕将你嫁个商户也比许给他袁家强!横竖你嫁的是二房,也捞不着爵位!你瞧瞧淑兰,她家官人可真真是把她放在心尖尖儿上,吃的喝的一应都是最好的。现在有了身子,他自个儿不能在身边陪着,便把淑兰送到咱家来。娘家人伺候着,怎么也是舒心的!”
    华兰苦笑一声,没附和母亲的话。
    可心里呢?
    若是当真能重来一回,她还愿意嫁给袁文绍吗?
    袁文绍这人,除了愚孝,倒也没什么大缺点。他母亲给他塞了一堆妾,他却极少去那些妾室的屋子里。对她和孩子也算上心。
    可是,跟淑兰的夫君一比较……
    算了算了,人生没有后悔药可以吃,嫁都嫁了,孩子都要生第二个了,想这些没用的做什么?
    华兰定了定神,扯出笑容来送走了王若弗,回到自己院儿里,看着女儿天真的笑脸,刚刚那个在脑袋里过了一瞬的想法,好像瞬间便消失无踪了。
    回到盛家没多久,王若弗便收到了帖子,邀请她和盛紘带着孩子们,去参加宁远侯府顾候爷的寿宴。
    其实帖子上也有盛老太太的名讳。可老太太多年深居简出,除了同她年岁差不多、德高望重的人的席面,如英国公老夫人的寿宴,老太太就是出席了的。不过,打那之后,老太太便再没出席过谁的寿宴。这次自然也是只有王若弗和盛紘带着孩子们赴宴。
    原本,席上一派祥和喜庆的景象。
    直到齐国公家的小公爷,祝寿时瞟了一眼顾廷烨呈上的贺礼,状似无意地提起:“中秋前一日的诗会上,二叔作了首诗。那诗我现在想来都觉得实在是妙极!当时我还道二叔一贯不喜出这些风头,怎的那日竟转了性子。没成想,是看中了彩头,想赢来给叔祖父作寿礼的!”
    顾偃开原本一直挂在脸上的笑容却是瞬间僵在了脸上,“中秋前一日?”
    第46章
    中秋前一日,顾偃开怎么会不记得?
    就是在那一日,他的亲儿子,顾廷烨,他最寄予厚望的孩子,竟然强迫了一个女使!那姑娘也是个贞烈的,不愿委身,竟然自尽了!
    他到底是他顾偃开的亲儿子啊!也到了该通晓人事的年纪,想要什么女子不行?非得用强?竟闹到逼死良家的地步?
    顾家世代忠良,守卫边疆,怎能生出这样草菅人命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