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3(第 1 / 3 页)
    的却不多。
    赵单识打算在村里生活,没少收集村里的信息。
    他们村里迁出了不少人,现在户口还在的只有二百六十二户人家。
    这二百六十二户人家里,有的全家都出去了打工,有的留着老人的小孩子在,也有极少数壮年夫妻都留在家照看孩子。
    村里留着的人勤劳,养牛养猪,养什么的都有。
    赵单识打听了一圈,知道村里养东西的经济效益不怎么样,他们没有卖这些东西的渠道,大多是散卖,收入一般。再加上他们这种小规模养殖成本降不下去,利润也就那样。
    赵单识没打算走养殖那条路,他现在作息时间是每天上午和下午出去干活,中午和晚上留在家里接设计图。
    地里的草已经死得差不多,该犁田起垄了。
    赵单识不会犁田,他特地去镇上请了人过来,犁一天三百块,人自备柴油和机器,他两亩多的田,人家大半天就帮他搞定了。他按照村里的规矩买肉打酒,请人吃了一顿饭。
    犁田的大哥听说赵单识打算种田,饭后还抽着烟劝他,“你在城里做得好好的,回来种田做什么?你别看那些菜一斤卖两三块钱,品相不佳的那些不能卖,再刨除农药肥料等成本,拿到手的也没多少。”
    老爷子也在一旁帮腔,“就是,村里种菜的人还不少。”
    赵单识无法对外人说他有守望号这个外挂,只好笑笑,“我想试试。”
    犁田的大哥见多识广,啧了一声,“你们这地方种菜的人挺多,竞争大,菜不好卖,很多菜农的菜都要烂在地里,你要真想种,可得提前做好打算。”
    赵单识谢过他提醒,心里暗暗决定菜的种类多一点,每种的菜量少一点,要是实在不行,他就去开个淘宝店。
    地犁好后,赵单识在村里请不远处的邻居勺子哥帮他起垄。
    勺子是村里留着的为数不多的壮年人,现在已经是秋天,稻谷,花生等早就收完了,地里活也不怎么多,赵单识愿意出钱,他便来了。
    赵单识和他一边干活也一边聊天,阳光下汗直流。
    勺子哥问:“单识,你现在犁那么多亩田出来想种什么呀?”
    “种点青菜萝卜,西红柿,过两天我再弄个大棚出来,看看能不能赶上过年的时候去卖菜。”
    勺子哥听他这么说,不由摇头,真心实意地劝道:“这里附近有不少老人专门种着菜等过年卖,镇上就这么多人,等着过年卖可不一定卖得动。”
    赵单识笑笑,“我知道,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