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81(第 2 / 3 页)
在大战爆发之前研制出来,没想到一次意外冲突,海战突然爆发。
    消息传到京城时,举城哗然。
    虽然大伙儿一直在小报上叫嚣着要给那些番人一点厉害瞧瞧,但这只是嘴炮,有些人从未想过真的有一天会打起来,毕竟夏朝承平已久。
    因为海上贸易的关系,京城的许多人都直接或间接参与进去,因此这次的战争即使离这里很远,依然牵动着大家的心。
    一时之间,有关于海战的话题火热无比,大家出门即谈论海战,没人去说八卦了。而只要有哪份小报能登出新的消息,都会受到人们的热烈追捧,一印再印,几乎是供不应求。
    顾青云是朝廷官员,有邸报和战报可以看,消息自然比大部分人灵通。
    第233章 纠结
    顾青云消息是比一般人灵通, 但如今还没有多少新的消息传出,只知道泉州和宁波的战舰已经出海, 先锋水师稍胜了一局, 击落一艘船,但最终的结尾如何还得靠水师用命。这又是在海上,没有无线电, 不能时刻有消息传回来。
    朝廷对于这一战早就有了准备,但战争爆发比大家意料的快,比预先估计的时间提前三个月以上,有些准备还不够完善,不过既然战争已经来临, 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内阁的安排下,给战场上的将士们提供各种便利, 努力想让战争胜利的天平往自己这边倾斜。
    六部中, 现在最忙的是兵部和户部,工部先期的工作已经完成,战船早就改造好,交付给兵部, 如今的任务是要建造更大、更先进的战船。
    前朝早有名将指出,“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 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 以多铳胜寡铳”,本朝的将士深以为然,而这几年, 得益于海外商贸的发展,朝廷在造船方面一直有投入,特别是南京和山东的船坊,这是国内最大的。
    除此之外,东南部的沿海地带,从南到北的造船作坊数量极多,其中有官办的,也有私人的。
    针对造船,有些地区还产生了相配套的产业链,有卖木材、铁钉、绳索、桐漆等作坊。
    这些发达的造船产业同时也给他们工部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起码他们可以把某段材料外包给私人作坊。这里面的利益纠葛极为复杂,顾青云接手后,有上面左右侍郎的提醒,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会多管。
    他唯一牢牢抓住的是成品船的质量验收权力,质量不合格就不给予通过,不会让任何一艘质量不达标的船只驶出船坊,不会让其出现在战场上,这是关于自己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