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319节(第 2 / 5 页)
学生吃饭不花钱的吗?”
    “一个月八块钱,学校全包了。”
    欧阳抗美快速合计了一下,折合每天三毛钱左右。
    确实挺便宜的。
    两名记者被邀请跟小学生们一起吃午饭,打了饭菜就直奔女老师那桌而去了。
    女老师不到三十岁,是去年新分来的师范学院毕业生。
    “张老师,你怎么会想来乡下教书呢?”
    听说这位老师是主动申请来子弟小学的,欧阳抗美不禁有此疑问。
    张老师答得很实在:“我家是海浦市区的,但是家里住房紧张,城里的学校又不给年轻老师分房。所以听说了这边给出的丰厚条件以后,我就报名了。”
    “真正来了学校以后,你对这边的环境还满意嘛?”项小羽问。
    “挺满意的。胜利公社每天有四趟去市里的公共汽车,单程只需一个多小时。我平时在这边上班,周末进城看看父母也挺方便的。而且吃住问题都不需要自己操心,学校都给解决了,我每天专注备课,只负责教学内容即可。”
    欧阳抗美笑道:“张老师,你这么年轻,应该还没成家吧?以后找对象怎么办啊?”
    大多数未婚青年找对象都是就近找的,像张老师这样的条件,找城里对象绰绰有余,但她在乡下工作,就有两地分居的风险了。
    张老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对象跟我是一个学校的,比我小一届,听说我在这边干得挺好,他也想申请来子弟学校。等我们领了证,还可以换一套三室的房子。”
    欧阳抗美:“……”
    人家这小日子真不错,连她都有点羡慕了。
    小学生们还没正式开学,她们也没什么可以拍的,去新开辟的图书馆和音乐教室看了看,两人就想打道回府了。
    不过,只拍这点素材肯定是不够的。
    张老师邀请道:“项记者,欧阳记者,开学以后,我跟另两名老师要参加地区的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你们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过来听听我们的公开课。”
    两人欣然答应下来,反正还要拍摄小学生的素材,顺便看看老师的授课水平也不错。
    *
    项小羽去采访了子弟小学,但是儿子们的学校却还没有着落。
    子弟小学太远了,平时接送都是问题,总不可能天天都让宋恂去接送孩子。
    两个小学生在农村疯玩了一个寒假,周末赶上爸妈休息的时候,终于被接来了市里。
    可是听到父母谈论他们的转学问题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