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308节(第 4 / 5 页)
头我送一个电子台表给你,日本原装的。”
    他去年去日本接渔轮的时候,日方送了一些纪念品给他,其中就有一个电子台表。
    那些纪念品他一件没留,回来以后都归公了。
    只不过,即便是归公,这些东西也不好处理,只能在仓库里堆着。
    临出发前,他跟郭书记商量好了,只要能解决子弟小学的教师问题,那些日本货可以拿出来走走人情。
    当下只要是外国货,甭管是什么商品,都是时髦的象征,曾珊听说他要送自己外国货,也不提吃饭的事了,开着玩笑让宋恂赶紧把东西送过来。
    普教处的秦副处长是位不到四十岁的女同志,看样子跟曾珊的关系十分不错。
    两人刚碰面就肩碰肩地坐到了一起。
    “你们那个小学的事,小曾已经跟我说了。”秦副处长挑拣着饭盒里的香菜说,“像这种情况,其实在农村中小学是比较普遍的,我的建议是,你们最好还是跟县教育局协商。让省厅插手乡镇小学的师资问题,着实太远了。”
    一个在头,一个在尾,他们也是鞭长莫及。
    “他们县里要是肯管,哪还会来省里找咱们?”曾珊接话说,“编制都是从省厅下到各地区的,咱们要是能给这个子弟小学扩几个编制就最好了。”
    “农村的普教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我们可以把扩编名额下到你们地区,但是地区要怎么分配,就是你们内部的事了。”
    宋恂问:“秦处长,咱们就定向给子弟小学配一批老师不行么?”
    “现在从我们省厅分配去各单位的老师,最少也是师专毕业的,到了各地都是香饽饽,福利待遇还得通过你们地区教育局发放。”秦副处长摇头道,“再说,这样的老师一般都是分配去城镇小学的,很少有人愿意去乡下。”
    “如果好老师只分配给城里,长此以往城乡的教育差距会越拉越大,那以后让乡下的孩子怎么办?”
    “这也是没办法的,现在开始强□□育服务于经济发展了,这就是当下的普遍认识。国家培养出一个师范生不容易,当然得将他们放在最需要他们的岗位。”
    宋恂不想管什么普遍认识,他只想给子弟小学配几个高水平的老师。
    又跟对方东拉西扯了半天教师编制和教育体制问题,他才恳求道:“秦主任,我们也不要太多人,您帮我们物色两个师专毕业的老师就行。只要他们愿意来,我们学校可以为其提供一套两居室的福利住房,另外每月再多开40%的工资作为异地工作的生活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