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72节(第 3 / 6 页)
以再用六七年。不过,当时省渔的姜经理不想引进人家用了十几年的旧船,觉得那样有损咱们的国际形象,所以这事就没谈成。”
    宋恂点点头,姜平凡那人是很爱面子的。
    省渔头一回进口外国渔轮,不但没能引进最先进的渔轮,还把人家不用的旧船弄回来?
    这在心理上肯定难以接受。
    宋恂跟郭志勇关起门来商量了半晚上,第二天上午,便请翻译小陈去日方那边探一探口风,问问那批退役渔轮还卖不卖。
    想卖就尽快谈判,商量细节。
    他们已经跟对方进口了五对最先进的渔轮,再买几艘旧船做运输船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没有省渔的那些顾虑。
    日方听说他们有买旧船的打算,这次回应得相当积极,之前说要休息两天的话也选择性忘记了,当即就要跟海浦方面谈判。
    对他们来说,旧船比新船棘手多了,新船可以在国内卖,但旧船过了使用年限却很难在国内处理。
    如果能将这批旧船脱手,赚不赚钱无所谓,主要是可以腾出许多空间。
    宋恂和郭志勇看出了日方着急卖旧船的急迫,于是将旧船的谈判事宜放在最后,先把新船船长和船员培训的问题谈妥再说。
    这次谈判地点没有放在友谊宾馆的会议室,而是定在了友谊宾馆的餐厅,由海浦方面宴请日方代表,双方在饭桌上边吃边聊。
    想要尽快学会对渔轮的操作,目前有两个办法,一是由日方派专家到海浦的渔船上教学,二是,派海浦的船员去日本的渔轮上学习。
    双方在这方面早就达成了共识,但是培训费由谁出,才是他们要谈的主要问题。
    海浦这次进口五对新船,日方需要随船派出船长、轮机长和渔捞长共计18人。
    那个南方的渔业公司给八个人开了60万的年薪,如果按照这个价格计算,每年要给这18人支付135万的工资。
    海浦这边是不可能背上这么沉重的包袱的。
    “池田先生,买电视收音机都需要附带说明书,何况是这么大的一艘渔轮了。贵方派来的这18位专家,就相当于活的说明书,随船来指导我们的船员掌握渔轮的使用方法,是贵方的义务。所以专家的工资理应由贵方支付。”宋恂与对方的首席代表碰杯后,便笑着提起了专家工资的问题。
    听了翻译的转述,池田先生摇头道:“派出的专家,按照惯例应该由接受国支付工资,我们向很多国家出口过渔轮,大家一直都是默认这么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