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年代青云路 第266节(第 1 / 7 页)
    她也亲自切鱼片,烤鱼片呢……
    “现在还不是全省最大的,我们才刚起步, 没有渔轮,船长和船员也正在招聘。”
    宋恂不知这风声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他们这家目前只有三十人的小公司,怎么就成全省最大的了?
    苗玉兰也正想跟他打听招工的事。
    “你们这个公司的船员要招什么样的?让你大哥也去参加招工怎么样?我让他去支持支持你的工作。”
    “我大哥在县渔业公司干得挺好, 让他继续在县里干吧。我们这家公司的船员以后要去外海和远洋捕鱼, 出海工作的时间比较久,可能一去就是四个月到半年。大寨和丫丫的年纪都不大, 爸爸一走就是半年,对两个孩子的成长没什么好处。”宋恂跟丈母娘交了底,“再说, 我们这个远洋船队目前一艘船也没有, 还得依靠贷款进口外国船。而贷款以后能否还上也不确定,所以我们这个公司未来会怎么样还真不好说。”
    现在渔业公司的情况并不明朗,他可以把自己的前途搭进去赌一把, 但不能把大舅哥也搭进去。
    苗玉兰瞄一眼项队长说:“好歹你们还是一家正规单位呢, 总比听你爹的话, 让老大回来包渔船强吧?反正咱家现在也不差钱, 我让他去你们这个单位,一是给你捧个人场,再有就是方便以后大寨和丫丫去城里上学。”
    她之前去省城,参观过两个外孙的幼儿园。
    她原以为丫丫所在的县委大院托儿所的条件就很不错了,没想到人家省城的幼儿园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设施上都比县城的好了不只一星半点。
    省城的学校他们去不了,但是可以争取让两个孩子去地区呀!
    苗玉兰活了大半辈子,早就认清了读书的重要性。
    她在娘家有三个弟弟,只有最小的弟弟读书好,在兵荒马乱的时候,也没放弃读书。
    如今大弟和二弟还在渔船上卖苦力呢,只有三弟是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坐在县委办公室里上班的。
    她家的两个闺女学习都挺好,但两个儿子就差远了。
    指望不上儿子,苗玉兰女士就想在孙子孙女身上下些工夫。
    最好都能像她三弟一样坐办公室,可别再祖祖辈辈打渔了……
    “我们这次要招的都是轮船船员,而且人数多达上百人,如果大哥有意愿过来,我们当然是欢迎的。”既然是为了孩子上学的事,宋恂也就不再劝了,“回头我帮他报个名,让他来参加考试就行了。”
    苗玉兰啧舌:“还得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