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暴富系统上交了 第11节(第 4 / 5 页)
    就连先前那个急脾气的科研人员,这次都耐住了性子没抢白,静静地看着彭瑶。
    彭瑶顿了顿,接着说:“我留你们下来,主要也是因为人员这一块。除了专家、教授这些应该拿到本身职称应该有的薪酬之外,我觉得各位应该也考虑过招收新的人才。”
    众人沉默。
    他们的确想过招收新人进来,但他们的项目预算都砍到成员薪资上来了,哪里还有余钱去招新人?
    全新的那种,刚从院校出来,或者在读的学生倒是能招到,可一来这些学生经验不足,不一定能负担得起国家科研项目的压力,对他们的帮助也有限,二来,财政府那边也不可能让他们花钱雇一堆学生。
    从头培养吧,说起来倒是简单。
    刚刚就说过了,蓝国因为科技研发这方面起步晚,处处受制于人,连科研人员的水平,都得靠在中大陆发表的论文来证明,培养科研人员,靠国家还行,要靠他们这点科研预算,难如登天!
    有研发经验的那些,就更难招了。
    人家在外边民营机构里挣的比他们多多了,跑来他们这里,钱挣不到,累累得半死,还有一堆人盯着支出,除了名头好听一点,还有什么好处?
    听彭瑶的这个意思,是打算给他们钱,请外援?
    众人互相看了一眼,心里有了设想,但不太敢相信,“……你的意思是?”
    “招人,放心大胆的招。”彭瑶直接坐实了他们的想法。
    这一下搞得众人更加迷茫了。
    如果只是招人的话,他们跟刚刚那些小组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非得把他们留下来,单独说?
    就听彭瑶语气一顿,说:“不仅如此,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各位能够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把这些来帮忙的专家留下。”
    会议室众人眼神一亮,急脾气那位忍不住开口:“他们的薪资可不比我们,高的很!”
    而且在外边机构,一般不会有公司像财政部这样,紧紧扣着预算给研发组拨款,剩余的研发资金都是用作奖励金发给研发成员,因此他们的工资弹性非常大,比看上去的多得多。
    国家项目这么麻烦,要是工资不给够,人家能肯跳槽吗?
    更加棘手的地方在于,有些人去外边的机构,根本不是为了钱,而是单纯为了能好好的做科研。
    要让这些人放下项目,去做报表,非得气得把房顶都给炸飞了不可。
    这个问题,作为一个曾经的女首富,管理一个数万人的跨国公司的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