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28(第 2 / 3 页)
里便提到了留守驻军粮草被烧的事儿。
    因顾及萧宸立场,萧琰让人在正式发往兵部的军情中隐去此事,只在给次子的密报中大略提了一提;可即便帝王已充分展现了自身对爱儿的信任,战报上与先前猜想相差无几的发展,却仍让萧宸瞧得心惊胆跳,几乎有些后悔起当初同意留下监国的决定了。
    他虽不认为自个儿同父皇间的信任会受这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影响,可一想到那些人为了离间他与父皇,竟不惜做出私通北雁、泄漏军机之事,即使目下的损失尚不至于影响到征北军的进程,萧宸心中的愤怒,便怎么也难以平息。
    对那些枉顾大局、自私自利的混账,也对疏于防范、让那些人有空子可钻的自己。
    是他想得太过简单了。
    他虽不曾仗着父皇的信任和纵宠僭越逾制、恣意妄为,可那份独属于彼此的「记忆」和见不得光的亲密关系,却仍让他在心态上少了几分谨慎为小、多了几分有恃无恐,甚至天真地以为只要他一心向着父皇、并且持身以正、无愧于心就好;却忘了权势和地位,从来都与「独善其身」沾不上边,更遑论「干净」、「简单」等词了。
    他的太子之位能够在回京之后迅速坐稳,不光是因为父皇的信任和支持,更是因为他的出身──他是中宫所出、名正言顺的元后嫡子,虽母亲早丧、年幼失恃,却还有身为两朝宰辅的外公做倚仗。嫡子的身分让他在礼法上无可指谪;外公在朝中的地位则让他不必拉拢人心便有了一帮天然的盟友;再加上父皇全无掩饰的疼爱和倚重,这才让他有了目前看似无可动摇的地位……和日益增加的「支持者」。
    但凡他对这些自忖为「太子党人」的势力多费几分心思关注、留意,都不至于落得这样被动;可他一心以为只要自个儿摆正位置、不让父皇有所误会便好,对这些人始终若即若离,连了解的程度都十分有限、自也谈不上有什么控制力可言。
    这事儿虽不是他指使的,可若非他轻忽失察,又怎会无知无觉地放任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
    若非他与父皇的羁绊非同一般,即使这个案子最终证实了确实是陆氏或其他意图拉他下马的人离间栽赃的伎俩,他父子二人间也必会留下相当的裂痕……长此以往,即使那些人未再进一步火上添油,他和父皇多半也会因立场、心态的变化而渐行渐远,再不复昔时的亲密无间。
    而这样的发展,便只是想想、都让萧宸难受得无以复加。
    好在父皇不仅未曾相疑,还在信中安慰、提点了他一番,这才让年轻的太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