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31 章(第 2 / 4 页)
条件,到时南北呼应,共同起兵。怎么他的父亲这么早就起兵了?他不管自己这个儿子了吗?
不,这不是真的,就算是再沉稳、再心智坚定,想到自己的父亲可能不顾自己的死活,这位世子也大声叫了起来:“不会,这不是真的,一定是有人冤枉我父王。我父王不会谋反,更不会与北夷人勾结。”
总算他心智还在,只是一味地喊冤枉,没说出什么父王你为什么放弃了我之类的话。要不西宁王爷得隔空吐出一口老血来。
并不是西宁王爷想在这时起兵,也不是他不重视这唯一的儿子,而是太重视这个儿子了。所以在此时就选择与北夷联手,都不等南安王府的回应,就是因为西宁王爷,以为他的这个唯一的儿子,已经在京中遇了不测。
绝非危言耸听。搁到谁头上,明明原来定好的三日一通信,却十天半个月连个信皮都看不到,儿子还是在别人的地盘,都得和西宁王爷一个想法。
那就是皇帝已经知道了他的打算,先下手为强了,把他的儿子做了人质了。此时不反,难道眼看着西宁王府真让皇帝一点点蚕蚀了不成?
唯一的儿子已经让人控制了,反吧!这是西宁王爷的想法。所以他行动十分快捷地民北夷兵和一处将打一家了。
西宁王爷冲冠一怒为儿子,可是皇帝表示自己真的没控制你儿子呀。就算是明知道西宁世子何时成婚,也不过是把秋决的时间拖了一拖,给人添了点晦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看着贾赦与霍庭行了那个李代桃僵之计,让人家的儿媳妇由郡主生生变成了侍女。
可是明明今日才成婚,西宁世子还没发现媳妇换了人呢,怎么西宁王爷就提前发动了不说,那消息已经传到了京中了?
这个自然就是锦衣卫做的好事!人家沈松沈副史,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好官员,他从贾赦对付云光的手段里受到了启发,西宁世子人一过了西京,与西宁王爷通信的信鸽就已经让他们的人给控制住了。
可以说,西宁王爷与世子传递的消息,从西京开始,就已经是皇帝愿意让他们传递的消息了。至于两边会不会起疑心,为什么有些时候得到的答复与自己问的问题不一致?沈副史表示这个完全不是问题。
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专门擅长模仿别人的笔迹吗?不巧,沈副史手下就有这样的人选。毕竟两边对信鸽通信就没起过疑心,自然不会细细核对笔迹。又受了云光一事的影响,为了防止信件外泄,都是看过即毁,给沈副史减轻了不小的造假负担。
就这样,在沈副史的控制
不,这不是真的,就算是再沉稳、再心智坚定,想到自己的父亲可能不顾自己的死活,这位世子也大声叫了起来:“不会,这不是真的,一定是有人冤枉我父王。我父王不会谋反,更不会与北夷人勾结。”
总算他心智还在,只是一味地喊冤枉,没说出什么父王你为什么放弃了我之类的话。要不西宁王爷得隔空吐出一口老血来。
并不是西宁王爷想在这时起兵,也不是他不重视这唯一的儿子,而是太重视这个儿子了。所以在此时就选择与北夷联手,都不等南安王府的回应,就是因为西宁王爷,以为他的这个唯一的儿子,已经在京中遇了不测。
绝非危言耸听。搁到谁头上,明明原来定好的三日一通信,却十天半个月连个信皮都看不到,儿子还是在别人的地盘,都得和西宁王爷一个想法。
那就是皇帝已经知道了他的打算,先下手为强了,把他的儿子做了人质了。此时不反,难道眼看着西宁王府真让皇帝一点点蚕蚀了不成?
唯一的儿子已经让人控制了,反吧!这是西宁王爷的想法。所以他行动十分快捷地民北夷兵和一处将打一家了。
西宁王爷冲冠一怒为儿子,可是皇帝表示自己真的没控制你儿子呀。就算是明知道西宁世子何时成婚,也不过是把秋决的时间拖了一拖,给人添了点晦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看着贾赦与霍庭行了那个李代桃僵之计,让人家的儿媳妇由郡主生生变成了侍女。
可是明明今日才成婚,西宁世子还没发现媳妇换了人呢,怎么西宁王爷就提前发动了不说,那消息已经传到了京中了?
这个自然就是锦衣卫做的好事!人家沈松沈副史,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好官员,他从贾赦对付云光的手段里受到了启发,西宁世子人一过了西京,与西宁王爷通信的信鸽就已经让他们的人给控制住了。
可以说,西宁王爷与世子传递的消息,从西京开始,就已经是皇帝愿意让他们传递的消息了。至于两边会不会起疑心,为什么有些时候得到的答复与自己问的问题不一致?沈副史表示这个完全不是问题。
不知道这世界上还有一种人,专门擅长模仿别人的笔迹吗?不巧,沈副史手下就有这样的人选。毕竟两边对信鸽通信就没起过疑心,自然不会细细核对笔迹。又受了云光一事的影响,为了防止信件外泄,都是看过即毁,给沈副史减轻了不小的造假负担。
就这样,在沈副史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