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后 第59节(第 3 / 5 页)

    看到评论区在说小云鲁莽,解释一下。首先小云知道这是个火坑,但他也得往里跳,因为他想接近真相。
    其次是有没有准备的问题,前面也说过,宸京形势紧张,不能动兵,所以季别云没有让麾下接应。他去之前料定段文甫不敢杀他,因为他一死,白日才被他状告到刑部的御史台会被第一个怀疑,于是他才孤身一人去了。而去之前他也提前布置了下一步,文里提到即使他被困在段府,御史台之后也会倒,御史台倒了他自然会脱困,这涉及到后面剧情。
    所以小云是思考过的,他这一去做好了受伤的准备,唯一主观不足就是他对于自己的武力过于自信,没想到会被这样下药,即使他全程没有碰一点段府的酒和吃食。可以说他思虑不周,但小云还是清楚自己在做什么的。
    第68章 无遗策
    国寺住持圆寂,按道理皇帝是该前去吊唁并守夜的。
    这个道理不是别的,而是皇帝亲爹留下来的规矩,让明家后代要善待悬清寺僧众。
    其实按照先帝三天两头就往悬清山跑的作风,若他活到了觉明禅师坐化这个时候,兴许就不是只去吊唁一趟了,很有可能在寺里痛心疾首地住上一旬。痛到深处,或许还会下旨举办国丧。
    然而即使是爹和儿子,在很多事情上也有分歧。
    元徽帝的确给了他爹面子,摆驾去了悬清山,却不甚高兴。
    一路上都没什么好脸色,辛辛苦苦地又登了一次悬清山,见到下一任国寺住持时礼数也顾不上了,什么话都没说便径直跨进了寺内。
    僧众刚死了住持就要来给元徽帝接驾,而且还被摆脸色。观尘一向稳得住,没什么别的反应,反倒是站在身后的妙悟面露不悦。
    观尘跟着皇帝走进寺内,跨过门槛之后不经意般回过头来,看向正满心悲愤的妙悟。那一眼如无波古井,却极有震慑力,让他下意识收了脸上神情。
    身后有只手扯了扯他衣摆,妙悟回头看去,是自己师弟妙慈,一副欲说还休的模样。
    他以为有什么要紧事,将人带到一旁,离开了队伍。
    “怎么了?”
    妙慈有些害怕道:“悬清寺会不会有事啊?”
    饶是往日对待师弟极为严苛的妙悟,此次都没能板起脸来教育妙慈不要多想,因为他也在担心这个问题。
    观尘虽然处事有道,但太过年轻了,又偏了本心……
    师叔这一去,悬清寺真是如一艘危船,在风浪中颠簸飘摇,头顶上持续了二十年的晴朗日子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