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75(第 1 / 3 页)
    正衣冠,在廊下坐定,目不转睛看着铁柱。
    那可是引雷柱!
    自天子入洛阳宫后,就在大殿四周立了不少这样的柱子。太极殿更是装上了口吐铁舌的龙首。结果七八年过去,就算暴雨倾盆,电闪雷鸣,也从未有一间宫殿遭雷击起火。
    人人都说,这是镇雷之法。老道偏偏觉得此法似有引雷之效。因而寻了一块陨铁,埋在铁柱下方淬炼。每到大雨,就要来施法一番,以期能得一把传世宝剑。
    可惜,柱子立的太晚,至今只得过一次暴雨。雷是引来了,只有电光一闪,根本没甚用处。不过这也让老道兴奋难耐,每到降雨都匆匆赶来。今日同样如此。
    那道童也打点精神,看向天空。过了片刻,只见一道灿灿银色在夜空闪过,随后,雷声轰鸣,乌云滚动……下起雪来。
    师徒俩目瞪口呆看着飘飘洒洒的雪花,哪里还有半点雷声?老道气哼哼一甩袖,转身回屋。那道童却是没有挪步,看着天空发起呆来。
    为何总是先见电,后见雷?莫不是电跑的比雷更快?那电又是什么?跟前几日用绸子擦师父那宝贝琉璃杯时出现的火花相同吗?
    脑中正胡思乱想,屋里就传来一声叱骂。那道童赶忙跑回屋中,帮师父烧起了丹炉。他们这一门崇雷法不错,但是炼炼硫精、火碱这类基本功,还是少不了的。只是那童儿总觉这些功课,跟当初所想有些不同啊……
    这偌大洛阳城中,佛道各有各的不同,却依旧昌盛。
    作者有话要说: 梁少:爱科学,不迷信!(喂
    第376章 河山(1)
    “雁门太守当杀!”
    大殿之中,传来喝骂。一份奏折被抛在了地上, 天子双眉倒竖, 拍案而起:“连降大雪, 只报一个马场受灾,却把郡内伤亡瞒下。他是看朕可欺吗?!”
    如今赵国救灾, 早已有一套标准程序。把灾情分为十等,一旦受灾,官员要即刻勘灾评等, 统计伤亡, 层层上报给朝廷。若遇大灾, 州刺史必须亲临勘实,还可酌情动用府库先行安民。勘灾的结果要编纂成册, 由户部复核。如有迟报、瞒报、谎报, 均要严惩!
    这样森严的救灾程序, 已经运行了数年。就算发生水患、旱情, 也能及时解决。然而没想到,第一起渎职竟然发生在并州!而且还是雁门郡这等关要所在。若是鲜卑、羌胡寇边, 这雁门太守是不是也要瞒报下来, 杀良冒功?!
    更让人糟心的, 是雁门太守的出身。此子并非世家子, 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