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513(第 2 / 3 页)
 祖台之已经准备前往最后一处工地,突然听到这句,颇为讶然。但是很快,他就颔首应下。这段工程太重要了,自然是能用的人越多越好。两人也不耽搁,动身向那处工地赶去。
    七天后,矗立在河渠前的围堰,终于被砸开了口子。潺潺细流只花了片刻,就变作怒啸的水龙,冲破堰体,汇入沟渠!一条条银亮的水带,在无数人的欢声中流淌起来,涌向那干涸已久的土地。
    作者有话要说: 都安堰就是都江堰,以当时的县名称呼。
    晋书:怀帝永嘉三年五月,大旱,襄平县梁水淡池竭,河、洛、江、汉皆可涉。
    黄河、洛水、长江、汉水全部枯竭,可想而知,是全国性的巨大旱灾。也是这场大旱,给历史上西晋敲了丧钟。
    第330章 求活
    “九泽渠终于建成,这下晋阳可免去旱灾了。”身为司户主事, 段钦也没少操心水利建设。当消息传来, 他着实松了口气。有了水, 大片田亩就能挂穗饱籽,不至于颗粒无收。
    “只是晋阳一地。”梁峰面上倒是没有太多喜色。
    九泽湖在西河国和太原国之间, 算是并州境内最大的湖泊。这工程的目的,就是引汾水和湖中水流,灌溉周边土地。
    为了修九泽渠, 梁峰专门抽调了两万役夫, 数百官吏, 花费不知多少人力物力。然而就算有刺史府全力支持,半年时间仍旧太短。现在完工的, 只是朝向晋阳方向的渠道。也就说, 新渠能灌溉的, 只有太原盆地内的部分土地。这比起郑国渠、都江堰那种能流传百代的巨型工程, 可差的太远了。
    更何况,遭受旱灾的, 何止晋阳一地?
    “冀州、司州的深井, 挖的如何了?”梁峰问道。
    就算不下雨, 地下的水资源也不会骤然消失。若是能打出深井, 就能保证附近村民的基本生存条件。这在大旱时, 也极为关键。
    “有几处成功凿出了井。各郡都在想法子,至少保证百姓吃水。”段钦叹道,“问题是冀州有些河道水位下降, 无法通船了。”
    这倒不是什么大问题。自开春大旱,前来海兴港的客商就少了大半。民生受影响,经济自然也要停摆。亏得去岁新港都是用粮食结算,沿线各州郡都设了粮仓,有不少存粮。否则光缺粮一样,就能要人性命。
    梁峰眉头微皱:“有了新渠,并州勉强能保证夏收。其他地方,要视灾情减免田赋。派人下去查查,若是冀州继续旱下去,就组织役夫开挖河道,修缮道路。尽量征用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