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拿了女主剧本的咸鱼 第178节(第 3 / 5 页)
这杨督应是可以的!”
    梁文亮,杨延宗的心腹之一,刺史是当地最大的父母官了,这梁文亮是个干实事的好官,官声一向极好极得百姓爱戴。
    这人这么一说,不少人纷纷点头。
    前期,当地官员作为标杆引导极其重要,杨延宗微微颔首,对梁文亮甚满意。
    很好,攘外之后,就该安内收拢民心了。
    这么听了几轮下来,总的来说,民间对易主总体来说是不排斥的,和杨延宗预料的一样,老百姓过日子,求的不多,唯一注重的其实是自身环境的安稳。
    所以说到最后,他们更担心的反而是以后会不会进入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纷扰时期。
    这后面的杨延宗和苏瓷也就没再听了。
    车轮辘辘,不疾不徐,路程不太遥远,花了小半月时间也就到了。
    路上还算悠闲,不过到了郑南之后就忙碌起来了。
    百事待接手,不管是杨延宗及他麾下的一干人等,都忙得简直飞起。
    杨延宗第一时间先是去巡视关防,期间不断颁下政令指示,他把苏瓷母子送进郑南刺史府之后,就飞马把自西北一直往最南边毗邻安南的关隘重镇都亲自巡检了一遍,以确保万无一失。
    至于苏瓷,也忙碌得很,首先内政人手紧缺,尤其是财政,非杨延宗笃信者不可委之,苏瓷原本就是管着他的私账的,现在有些私账将会归进公账,杨延宗索性把这方面的事情交给她了。
    除此之外,她还负责移民营。
    后者也是一项非常非常重要的工作。
    ……
    自打停战以来,西北西南各关就迎来了一大波的移民。
    他们带老携小,推着车担着担,有牲畜的还带上牲畜家禽,最远的徒步不远千里,先后来到了西南和西北。
    虽然累,但一张张淳朴的脸上都是对新生活的希冀。
    这里头,甚至还有阿康的寡母,以及已经垂垂老矣的爷奶,后者已经不大能走了,是阿康的娘和以及带队派的人推着走了几百里路过来的,帮忙的人有时也没空,就是邻里前后你帮一把我帮一把帮着推的车。
    在他们到的那一天,阿康还特地向苏瓷请了一天的假去接,苏瓷马上就批了,并让他带去了几句问候。
    这些人,都是原来分散在各个庄子、村落,或者在原籍拿抚恤金的。他们都是杨延宗麾下伤残兵卒或者阵亡兵士的遗下的家人,他们或多或少,甚至长期,接受父亲/儿孙曾经的上官的抚泽。
    他们甚至很多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