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太子今天作死了吗 第376节(第 5 / 5 页)
会被清退。
    所有翰林院,就相当于进士再教育机构。科举学的只是四书五经,进士们要在翰林院中学会如何做官,再择优任职。
    进士进了翰林院之后,除了一甲和有背景之人,差不多都要五六年才有机会补实缺,相当于再上五六年的学。
    翰林院建立的初衷是好的,可能弥补进士们只知道书本知识,不知如何做官的弊端。但明后期起,翰林院也只考些经史子集,考试也基本相当于第二次科举,基本成了进士们混日子的地方。
    官学成为大学之后效果良好,胤礽就想开办第二所大学。这一所大学就是改革翰林院,让进士登科之后,进入翰林大学再教育,不浪费那五六年的时间,多学些更实用的知识。
    现在有本事也有远见的大臣已经在自学,大清是时候举办正规的官员再教育大学。那些已经在朝为官的大臣们也能在休沐和夜晚去大学上课,和后世的电视大学函授夜班一样。
    官员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不是进士登科当了官就能一辈子高枕无忧。你不学,胤礽就办个大学逼官员学。
    想想后世的公务员,动不动就要上课、做题、考试,这是好传统啊!
    康熙非常赞同。
    朕都每日手不释卷,再累也要每日读书学习,大臣们怎么能比朕懒散?
    皇帝和太子一致决定,不仅科举卷起来,科举完也请你们这些十年寒窗苦读的人继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