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俏媳妇带娃改嫁 第166节(第 4 / 5 页)
全部搭进去打水漂,只要她这小店继续开, 迟早能赚回来。
    钱嘛,纸嘛, 花嘛。
    “商业部的宋主任说至少要这个数。”徐海州比了个一。
    “啊, 十万呢?”可真是天文数字。
    “嗯,差不多吧,可能还不止。要采买物资和一些设备, 你们不知道, 那里边除了房子还在, 基本上都被搬空了。”乔露耸耸肩, 撇嘴道。
    俞繁问:“那还缺好多钱吧, 你们有多少存款?”
    徐海州:“我们最多能拿出三万, 手里得留点现金,这边店不能不管。”
    “哎,说起来你们可以贷款啊。”俞繁突然想起什么, 赶紧从桌板下拉出小箱子,里面堆了几摞旧报纸。
    “贷款?”夫妻俩对视,满脸惊愕。
    “现在就能贷款了?”乔露以为八十年代还没有贷款这个说法呢。
    “是啊。”从一摞报纸里翻翻找找, 找了五分钟:“你们忘啦,我也有每天看报纸的习惯, 我找找……啊, 就是这份, 你们看。”
    徐海州接过,乔露凑过去瞧:“这……什么意思,是说国家鼓励贷款创业?那我们可以去贷款啊,我觉得不会亏,怎么样?”
    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国家政策鼓励私人贷款,很多第一批富一代就是靠着贷款,赚到了第一桶金,最后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
    时代的机遇,国家的鼓励,两者缺一不可。
    且因为政策刚刚放开,贷款审核不那么严格,从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基本上符合条件的都能办得下来。
    “这个政策好啊,海州,找个时间再向宋主任问清楚,确定拿下那块地,我们就去贷款,贷个十五万,怎么样?”
    李红军惊愕咋舌,不可置信地看向她:“十五万?嫂子你胆子也忒大了,亏了咋办?”
    十五万啊!多少家庭连一千块钱存款都没有,乔露直接要贷款十五万,就是借他十个胆子,估计也只敢贷个一两万。
    “谁投钱最多谁最亏,你要来吗?不来的话亏不亏的跟你也没关系。”乔露挑眉,示意李红军给个答复。
    “嘶——”倒是为难他了。
    怕亏钱,又怕徐海州两口子赚大钱不带他,到时候看人家发财眼馋。
    这两口子是真能折腾,每次想些营销手段,总能让紫蜻蜓大赚一笔,现在紫蜻蜓的名气在整个黎安的年轻群体中,基本上没有人不知道。
    再开个厂子,按照夫妻俩折腾的劲儿,说不定真能搞大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