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6章 大结局(第 8 / 13 页)
管是蒙古也好,金国也罢,都是他们的世仇,相对来说,对金国的仇恨还要深一些。
    不过接下来蒙古的操作让南宋朝野上下坐不住了,他们故技重施向南宋借道,要绕开金国潼关黄河防线。
    宋人也不傻,他们是想看到蒙、金相持,最好耗干每一滴血,当然不会借道。
    谁知道蒙古根本不等南宋答应,直接攻破汉中,由上庸线进入南阳,绕到了金国腹地,金国人仓促应战,大败而归。
    因为蒙古的攻击,再加上南宋朝野有识之士担心唇亡齿寒,宋青书终于有了出兵的理由。
    本来如果没有他存在,南宋朝廷虽然愤懑,但多半最后会息事宁人,但如今有了宋青书这种战神级人物,再加上之前数次大胜,南宋的腰杆也硬了许多。
    于是宋青书亲率大军北上,暗中与金国歌璧姐妹联系,沟通金国忠义军诸将,两国的军队完美地合作了起来。
    再加上西夏军队突然反水,一场决战打下来,蒙古主力被彻底消灭,举世皆惊。
    南宋这边的朝廷原本派宋青书率军北上只是打算让他延缓一下蒙古进攻步伐,稍微帮助一下金国,让胜利的天平重新平衡,可哪知道他不声不响搞了一个大新闻。
    蒙古主力被歼灭,西夏又向宋青书投降,如此不世之功,宋青书真的已经到赏无可赏的地步了。
    这次又有人提出给宋青书加九锡,再也没有任何人反对。
    朝廷正式的封赏下来,宋青书加九锡,入朝不趋,参拜不名,剑履登殿。
    朝廷有识之士知道这对于皇室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信号,毕竟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但宋青书如今权倾朝野,数次大胜过后,在全天下又有着极高的威望,甚至连黄蓉和他之间的事情大家都不觉得有什么了,反而觉得黄蓉占了便宜,一个个都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且宋青书手中直接间接控制的地盘不亚于南宋,无数军队效忠于他,因此南宋很多家族、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什么,但大势如此,大家也无可奈何,甚至不少人开始主动向他投靠效忠。
    毕竟从龙之功实在太诱惑,其他时候也许还有抄家灭族的风险,但如今宋青书已经是南宋事实的皇帝了,还能有什么风险?
    在这个趋势之下,哪怕最忠于赵宋的大臣、家族也纷纷像宋青书抛出橄榄枝,毕竟谁都有家有室,有自己家族的利益要考虑。
    在这个前提下,宋青书又找了个机会北伐金国,又取得了一场大胜,收复了汴京,举国沸腾,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