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430)(第 5 / 6 页)
有苦主来告官的。老父亲来告女婿杀了女儿,舅家来告妹婿杀了姊妹,全都跪在门口哭
伏传也不是全然不懂俗务的神仙,杏城令这番话非常可怕。
一夜之间,光是被央告到县衙的命案就有七桩,那么,娘家人不在身边的外嫁妇人、不被娘家放在心上的妇人那些被死死捂在闺帷之内,悄无声息逝去的妇人,还会有多少呢?
我已差人去请顾督军来协查。杏城令根本不担心命案难破,反正龙鳞卫可以招魂,是非曲直把死鬼找来问一问就知道了。他伤心的是一夜之间搞出来这么多人命,今年政绩考评难看啊
伏传就能招魂,但他不能越俎代庖,龙鳞卫是皇帝钦定的衙门,顾苹襄带人来协查才算公证。
这时候杏城令要等顾苹襄来协理公审,也想打听打听伏传的看法。
如何审案,当然没有请教寒江剑派的必要。但是,这两尊大佛就蹲在杏城不动,若是有哪个案子裁决得不符合他俩的心意被革职下狱的郇城令就是前车之鉴。
伏传摇头道:我尚且不知道前因后果,哪有什么看法?却有一件事,想要请教县尊。
杏城令客气地说:不敢不敢,伏真人有事尽可垂问。
伏传把冯淑娘的处境跟杏城令描述了一遍,说道:我的问题与此案无关。只是想请教县尊大人,您若知道了冯氏的处境,想要为她解围又该怎么做呢?
杏城令捻了捻胡须,沉吟片刻,说:这事真要应付也不难。冯氏立志守节,我便照实申报其志愿,向朝廷给她要个牌坊当然,只是立志守节,牌坊必然要不下来。但有了这么一层文书,放在她夫族祠堂里,就是她后半辈子守节的倚靠。等她真的守了一辈子,牌坊自然也到手了。
就是这么弄了一场,她是绝不可能再改嫁了。杏城令说。
这又是一个伏传前所未闻的思路。初听有些稀奇古怪,细想又觉得莫名精妙。
左等右等,顾苹襄始终不来。
伏传倒是耐得住性子,和杏城令聊了聊昨夜城中发生的命案。
杏城令是个读着圣贤书长大的老夫子,脑子里自然也逃不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
对于杏城妇人迷信安仙姑,不事舅姑,不安于室的情况,他是深恶痛绝。然而,安仙姑的迷信破除之后,马上就有无数妇人被丈夫殴打致死,这件事也令他非常生气。
妇人迷信邪祟,骄狂不训,此丈夫失德无能方致与此!既然知道安仙姑本是虚妄邪迷,正是好好□□妻房、引其回归家室相夫教子的绝好时机,
伏传也不是全然不懂俗务的神仙,杏城令这番话非常可怕。
一夜之间,光是被央告到县衙的命案就有七桩,那么,娘家人不在身边的外嫁妇人、不被娘家放在心上的妇人那些被死死捂在闺帷之内,悄无声息逝去的妇人,还会有多少呢?
我已差人去请顾督军来协查。杏城令根本不担心命案难破,反正龙鳞卫可以招魂,是非曲直把死鬼找来问一问就知道了。他伤心的是一夜之间搞出来这么多人命,今年政绩考评难看啊
伏传就能招魂,但他不能越俎代庖,龙鳞卫是皇帝钦定的衙门,顾苹襄带人来协查才算公证。
这时候杏城令要等顾苹襄来协理公审,也想打听打听伏传的看法。
如何审案,当然没有请教寒江剑派的必要。但是,这两尊大佛就蹲在杏城不动,若是有哪个案子裁决得不符合他俩的心意被革职下狱的郇城令就是前车之鉴。
伏传摇头道:我尚且不知道前因后果,哪有什么看法?却有一件事,想要请教县尊。
杏城令客气地说:不敢不敢,伏真人有事尽可垂问。
伏传把冯淑娘的处境跟杏城令描述了一遍,说道:我的问题与此案无关。只是想请教县尊大人,您若知道了冯氏的处境,想要为她解围又该怎么做呢?
杏城令捻了捻胡须,沉吟片刻,说:这事真要应付也不难。冯氏立志守节,我便照实申报其志愿,向朝廷给她要个牌坊当然,只是立志守节,牌坊必然要不下来。但有了这么一层文书,放在她夫族祠堂里,就是她后半辈子守节的倚靠。等她真的守了一辈子,牌坊自然也到手了。
就是这么弄了一场,她是绝不可能再改嫁了。杏城令说。
这又是一个伏传前所未闻的思路。初听有些稀奇古怪,细想又觉得莫名精妙。
左等右等,顾苹襄始终不来。
伏传倒是耐得住性子,和杏城令聊了聊昨夜城中发生的命案。
杏城令是个读着圣贤书长大的老夫子,脑子里自然也逃不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一套。
对于杏城妇人迷信安仙姑,不事舅姑,不安于室的情况,他是深恶痛绝。然而,安仙姑的迷信破除之后,马上就有无数妇人被丈夫殴打致死,这件事也令他非常生气。
妇人迷信邪祟,骄狂不训,此丈夫失德无能方致与此!既然知道安仙姑本是虚妄邪迷,正是好好□□妻房、引其回归家室相夫教子的绝好时机,